第一副院长学诚法师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藏佛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致词
作者:学诚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08年06月24日
架起汉藏佛学研究的桥梁
——在“中国人民大学汉藏佛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致词
非常荣幸应邀前来中国人民大学参加汉藏佛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大会,看到今天有这么多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齐集一堂,共襄振兴汉藏佛学研究之盛举,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为筹建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
博大精深的佛学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藏佛学研究也是中国人文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三十年来,中国佛教事业和佛学研究正经历着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许多大学设立了专门从事佛学研究的学术机构,开设了各种佛学研究课程,培养了不少佛学研究的优秀人才,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欣喜的现象。今天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的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则又使本来实力雄厚的人大佛学研究增添了新的特色和光彩。
国际上的佛学研究,一直把东亚地区的汉传佛教与印藏佛教划分为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其中尤以印藏佛学研究成果最丰富。相比之下,汉藏佛学研究这一课题,在西方学术研究中,几乎处于空白。在此背景下,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研究整合到一起,将汉藏佛学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建设,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举,有望成为中国佛学界取得国际领先地位的突破口。众所周知,印度佛教的梵文文献在今天已经严重缺失,而数量丰富的汉文及藏文之翻译佛典则保存完好,并有着相当程度的互补性。通过汉、藏文佛经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重构印度佛教文献,有助于深入、正确地研究印度佛教的发展,对目前国际上占主流地位的印藏佛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补充价值。另外,在历史上汉、藏两种佛教传统之间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相互之间都吸收了对方一些带有标志性的特点。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过程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许多汉藏佛教交流史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因此,对汉藏佛学进行整合和比较研究,揭示两种文化相互吸收的历史过程,必将对我国乃至世界佛教研究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目前《汉藏佛学研究丛书》系列已经有几种专著出版,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所主编的这套佛学丛书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而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较高的国际化程度。不但有二十余位国际知名佛教学者参与了这套丛书的编辑工作,而且其出版物中直接包含西方学者的英文著作,这在我国佛学界实属罕见。佛教是三大世界宗教之一,佛教的影响早已经是全球性的。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倡导的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和近年来举行的世界佛教论坛等国际性的佛教交流活动,其目的都在于促进全球佛教徒之间的沟通,倡导和推动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而发展国际化的佛学研究也是我们组织国际佛教交流活动所要推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佛教研究在西方和日本都相当发达,中国的佛教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中外佛教研究在人员力量、学术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目前中国佛教研究的国际影响有限,中国佛学研究出版物中符顺国际学术标准、得到国际高度认可的不多,这对于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的中国,实在是一种不很相称和令人遗憾的缺陷!因此特别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汉藏佛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之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中国佛学研究的国际化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
开展汉藏佛学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还有很大的社会意义。长期以来,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沟通的深入度和广泛性不足,相当多的教内人士对于对方缺乏了解和认识。事实上,两者同属从印度传来而与中国汉藏文化紧密结合的大乘佛教,在教理和修证方法上有着很多相通之处,而在所保存的经典和修学体系方面则又各有侧重。如果能充分了解和吸收各自所长,对汉藏佛教传统的继承和现代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佛教作为汉藏两个民族许多人的共同信仰,是联结汉藏两个民族的一种精神纽带和沟通桥梁。从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携带大量佛像、经书和一些汉族僧人入藏以来,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互动交流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汉藏两个民族的融合与进步,现在和将来也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汉藏佛学比较研究作为这两种佛教传统之间的高水准对话,其成果将会更深入、更全面地揭示汉藏佛教之间的异同之处和历史渊源,从而促进双方更好的相互了解、理解和借鉴,为中国佛教的继承与发展和汉藏两族人民的交流与融合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