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第一副院长学诚大和尚在2009届本科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9-06-10 浏览次数:

 

    
尊敬的袁莎局长、张剑司长,
尊敬的一诚大和尚,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
    刚才袁莎局长、张剑司长、一诚大和尚分别代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与中国佛学院,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和开示,对四年来辛勤劳动的各位法师、各位老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应届毕业的同学也表示了祝贺,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希望我们毕业的同学,一定要牢记教导,不辜负期望,不辱使命,在人生新的起点上,做出新的努力,创造新的业绩,必将有着新的辉煌。在此,我谈一点个人的体会,与毕业的同学与在座的同学们共勉之。
    大家发心出家,来到中国佛学院学习,圆满完成四年的学业,能够顺利毕业。这在我们整个人生当中,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也是一段非常不平凡的经历。而今天,是过去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新的一个阶段的开始。那我们怎样在这人生即将开始的新阶段的起点上,来思考认识我们的人生,来思考认识这个世界?
    前不久,原来傅铁山主教旁边的一个工作人员,与我聊天的时候,谈起一个朋友去看望傅铁山主教。当时他还在住院,这个朋友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做人话,什么叫做假话,什么叫做神话?”当时傅铁山主教笑一笑,也没有做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人究竟怎么来认识世界?怎么来认识人生?佛教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每个人都活在各自的世界里,世界与世界之间是有差异的,我想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这种差异性:
    第一个是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理想世界是非常美好的,充满了光明,也充满了希望,处处体现的都是公平与正义。而现实世界却是讲利益的,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这个单位是这个单位,那个单位就是那个单位;这个部门是这个部门,那个部门就是那个部门;这个庙是这个庙,那个庙就是那个庙……这就叫做现实世界。那我们怎样在现实世界中悟出道理,怎么样让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缩小,这就需要佛法来摄持。
第二个是神话世界与科学世界。科学世界是通过实验能够验证的世界,而神话世界却很难用实验来验证。人们往往对神话世界充满兴趣,但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切,科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对我们的影响和帮助也是很大的。比如我们现在说话,如果没有这个话筒,后面的同学就听不到;如果没有这个大楼,我们今天也不能在这里集会。而这些能力依靠的都是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的参与,包括我们用的手机、坐的汽车、用的电脑,等等,这都是与科学有关系的。
    第三个是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我们学佛经,常常处在一个宗教世界的状态中。前两天,有个地方宗教干部与一位法师去看我的时候,谈到他们那个地方评先进,有个基督教神父说:“我们不能给这些魔鬼评先进!”他把佛教的法师们当成魔鬼。这就是说,宗教的信徒之间以及宗教的教职人员之间,其观念差异都是很大的。那我们怎样来建立自己的信仰,这就非常关键。基督教有基督教的信仰,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的信仰,我们佛教也有我们佛教的信仰。那么,我们佛教的世界观是什么?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而我们宗教的普适价值观又是什么?如果佛教或者宗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世俗世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样的话,那就不是宗教世界的思路和行为姿态了。但是我们宗教世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不能同世俗世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冲突和矛盾。如果发生冲突、发生矛盾,就会引起很多问题。世俗世界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它有着世俗的一套行为规范,比如说法律、道德和政策,等等,这些都是世俗世界的范畴。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对我们出家人或学佛的人来说,怎样在世俗的名言体系与佛教或宗教的名言体系当中,找到相应点。这个也是为了使宗教与社会相适应,所应掌握的一个基本的途径和方法。世俗社会有它的一套名言,而佛教也有自身的一套名言,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名言体系当中含义是不同的,其要求与目的也是不同的,而我们人又活在世俗社会当中。怎样来处理这些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对佛法有比较深的感悟。佛陀代表的是觉悟,那么他悟了什么呢?生、老、病、死,人生无非是苦。他觉悟了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快乐;他觉悟了怎样来消除痛苦,怎样来得到快乐——也就是苦、集、灭、道。佛教里所谈的痛苦与快乐,同世俗上谈的痛苦与快乐是不一样的。佛教里讲的快乐是永恒的,是成佛的这样一种境界。那么我们如何来建立我们的价值观呢?这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关系到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终极信仰的问题。
    对世界有了以上三个层面的了解,就需要我们毕业以后回到寺庙当中,既要学好科学,了解新的社会知识,以及时事政治、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法规,也要学好佛法。在我们向自己寺庙的法师或信教群众讲经的时候,那么讲的是什么经?我们讲的能不能引起广大信教群众的兴趣和爱好?能不能让大家喜欢听?这个我们就要去琢磨,就要去研究佛究竟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不然的话,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的名言体系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在佛教的名言体系中,大家认为越有修行的人,而在世俗社会中,人家是怎么看?这些看法与我们的看法未必都是一致的。反过来说,我们怎样让世俗社会能够了解我们,能够认识我们,能够接受我们,这需要我们去努力。
    我们做的事情,怎样对社会、对人有利?佛教讲广结善缘,佛教讲缘起,这个缘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没有讲因起,而是讲缘起。众缘和合,有因没有缘,不能成为果。所以出去以后,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一心一意,我们的每个行为,都要是善良的,必将有善的果报。佛教注重的是内心世界,注重的是心理建设。我觉得,只有在这方面,才能够找到宗教信仰与世俗社会的平衡点。不然的话,看不惯、看不顺的事情太多,那怎么办?你不可能说不活,你一样要活,同时也要处理好与世俗社会的这些关系。
    大家在佛学院学了四年,经论学了几十部,其实道理都是一样,都是在告诉我们要破二执——我执、法执,要断二障——烦恼障、所知障,要证二果——菩提、涅槃。要常常熏习这些佛法的基本教理和教义,思考佛教的基本命题。这样,佛教的基本精神才能够转化成我们的语言,才能够在我们的行动中得到具体的落实和体现。
    最后祝愿毕业的同学们,祝福大家在新的起点上,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