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哲学系圣凯教授应邀来我院作《隋唐佛教宗派形成的文明史意义》的讲座

发布时间:2023-11-25 浏览次数:

2023年11月24日,清华大学哲学系圣凯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了《隋唐佛教宗派形成的文明史意义》的讲座,全院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我院教研处主任可潜法师主持。

圣凯教授首先回顾了隋唐佛教宗派研究的学术史,介绍了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尤其对汤用彤、颜尚文、蓝日昌、镰田茂雄等就南北朝学派、隋唐宗派的观念认识进行了详述。接着,圣凯教授介绍了其宗派研究的方法,即以观念、制度与生活三种视角重新审视宗派。圣凯教授认为宗派作为现象,首先是生活现象,然后才是观念总结,最后是制度塑造,并具体辨析了“观念”“制度”“生活”维度下的宗派意义。在这一方法认识下,佛教即是由经典(教)、观念(理、行)、生活(行)构成。圣凯教授以“三学具足”作为隋唐佛教宗派的核心观念;“宗派”的真理维度,核心观念是判教、缘起;“宗派”的神圣维度,核心观念是禅观、祖统;“宗派”的生活维度是僧制清规进行详细阐述。

圣凯教授站在世界文明史的视域下看待佛教的中国化,认为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具有四种本质特征:1.“弱组织”的文化传播方式;2.原创性的文化融合;3.精英与大众共同创造的文化实践;4.世界性与地方性融合一体。圣凯教授总结,佛教中国化的三条途径即是“观念整合”“制度适应”“生活融合”的过程。此外,圣凯教授还站在“边缘-中心”文明互鉴的视角,说明了大乘佛教在印度与中国地位的转换,认为中国作为大乘佛教的“中心”,是由印度作为大乘佛教的“边缘”衬托出来的。这种“边缘-中心”的地位转换,具有深刻、丰富的“文明互鉴”意义。

圣凯教授的讲座就宗派的观念塑造、制度建构、生活践履进行了有深度、有视野的阐释,让大家对宗派的认识有了更多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圣凯教授提出的研究方法,也为大家在以后看待佛教相关概念的形成、变化方面,有了更多观察的角度。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