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景军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人工智能社会学再探》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3-29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28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教授应邀来我学院作了《人工智能社会学再探》的专题讲座。全院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清远法师主持。

640.webp

本场讲座,景军教授从社会学视角剖析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双向影响,结合国内外前沿研究与本土实践案例,为师生呈现了一场跨学科的思想碰撞。

景军教授以“双向建构”理论为切入点,阐释社会文化对技术的塑造与技术的反作用力。他提出人工智能社会的六大特征,包括大数据算法重构的权力关系、网络平台经济催生的新型劳动形态、智慧城市治理中的技术控制逻辑,以及生成式AI拟人化带来的人机边界模糊等现实议题。在技术应用层面,景军教授以多个案例展现AI的复杂社会效应。手语数字人研发面临的技术瓶颈引发深思——现有模型无法还原手语的空间表达逻辑,仅能线性拼接词汇,导致“鱼在水里游”这类简单动作需分解为五个僵硬手势。医疗领域某高校“代理医院”智能体虽宣称诊断准确率超90%,但其训练数据依赖医学文献与模拟病例,普通用户交互时效果显著下降,暴露出算法黑箱与商业化医疗平台的利益驱动隐患。这些案例折射出技术理想与现实落差,凸显AI社会学批判性研究的必要性。

640.webp (1)

针对佛学院师生关切的问题,景军教授探讨了AI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其研究团队尝试将佛教临终关怀思想注入大语言模型,通过微调训练使AI输出兼具文化敏感性的回答。这一探索不仅为技术注入人文温度,也为佛教思想在数字时代的传播开辟新径。讲座现场,景军教授展示AI生成的临终反向关怀艺术作品,描绘遗体捐献者成为“大体老师”的感人场景,直观呈现科技与慈悲精神的交织。

讲座尾声,景军教授呼吁学界关注三大方向:警惕算法权力对社会的隐形控制、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的技术普惠、促进AI伦理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他强调,佛教界人士可以通过训练AI模型学习典籍、构建佛教思想数据库,在“数字殖民主义”浪潮中守护文化主体性。

整场讲座融合社会学批判与技术创新展望,既有对算法黑箱的犀利剖析,亦包含对佛学智慧数字化传播的期许,为全院师生理解技术变革、思考佛法与科技融合提供了多维启发。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