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文化>禅源悟语

云在青天

来源:圆觉杂志 作者:真体 发布时间:2012-01-19 浏览次数:

    窗外,朗朗的夜空犹如棋盘一般,稀稀疏疏地罗列着七八颗星星。月亮早已不知不觉地躲了起来,寒风呼呼地吹着大地。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个个埋头苦干,偶尔只听见同学们默写单词时钢笔在纸上唰唰的摩擦声,时而在电脑键盘上轻盈而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在告诉我们,佛教也跟随着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一起迈向二十一世纪。佛教不会因为社会的进步而被淘汰,佛教永远与时俱进。

 

周末,听说我们的院长一诚大和尚来到了法源寺,我们几个同学兴高采烈地去拜见他老人家。到了方丈室,我们请大和尚慈悲开示参禅的入道要门。

大和尚说:“参禅主要参话头。”

“参什么样的话头”。

“参话头的内容很多,但古德参的话头,多是念佛是谁”

“谁在念佛?”

“我在念佛。”

“我是谁,未曾生我时我是谁,生我之时谁是我”。

“打坐时,不是昏沉,就是妄念纷飞。”

“昏沉的是谁,打妄想的又是谁,妄想何处有”。

“妄想由心生”。

“心又在何处”。

“心在身中肉团者是”。

“非也,若如汝所言,那人死后心又在何处……再看椅子,是什么?”

“是木头”

“木头又是什么?”

“木头是?”

“是心,因为有了心才有的椅子,若没有心,椅子何处在?”……

与大和尚的一番对话,我似乎领悟到了一点从未有过的什么东西。是啊!参透“念佛的人到底是谁”,参透我人的本来面目,穷追不舍,打破沙锅问到底,参究到山穷水尽处,参究到柳暗花明时。

古德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抱定这个疑情,何愁不开悟见性。神秀大师说得对,“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确,我们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如果镜子蒙上了灰尘,那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片污垢,如果镜子一尘不染,那我们看到的,正如虚云老和尚开悟时所说偈语一样“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世人都重视外表的装饰和打扮,却往往忽视了品德素质的修养和内心的净化。《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修行人亦如此。修行的下手处,不在心外,而在当下的起心动念之间。提起觉照,无取无舍,不执著,不拒不迎,无分别。让每个念头都历历孤明起来,放下执著,不向外驰求,不攀缘外物,安住于当下,不必行旅匆匆,但求步履从容。安心即住,涵养自性的宁静,感受佛法的喜悦,领悟人生的真谛,既可以领略当下的本地风光,又可以享受人生的任运自在。

为了生脱死而来入空门,要了生脱死就要心地清净,除却五蕴六尘的束缚,方能达到心灵上的解脱。改变以往对事物的错误看法,用般若智慧来引导我们修持六度万行,才能够超越自我。着重于心灵上的解脱,终日不计春夏秋冬,年年月月亦复如是。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出行不虑阴晴雨雪,食不需美味佳肴。身着白纳衣,穿不用绫罗绸缎。天当房,地作床,不愁今宵何处宿。行止坐卧,一切随缘,可谓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君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打破内外的分别,打破人我众生的界限,打破对一切事相的执著,打破……一天到晚,日用施为,刹那刹那的起心动念,举首投足,见闻觉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苦乐忧喜,不妨自问一声是“谁”。佛法的明灯为我们在漫漫修行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内心需要充满自在与包容,不攀缘于未来,也不执著于过去,而是安住于当下,把握现在。内心充实,安详,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而为道场,去实践佛法,去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今夜,风格外凉,星星眨了眨眼,似乎明白了什么。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