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文化 > 学苑清韵

緣起說的地位何在?

作者:[美]羅摩克里希那‧普利甘德拉 来源:网络文摘 更新时间:2012年01月14日

緣起說的地位何在?

羅摩克里希那普利甘德拉
托雷多大學哲學榮譽教授
趙成文 譯,張祥龍 校

雖然緣起說(doctrine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paticcasamuppada)及其涵義和重要性已受到廣泛的討論,但是很少有人提出它的地位(status)的問題。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我要在這篇文章中處理它。這一學說究竟是一個先天真理、分析真理、綜合真理,還是一個歸納概括的命題呢?我將考查這些可能性中的每一個,然後再試著評估和闡明這一學說的地位。

  首先,讓我們給緣起說做一個清晰的說明。它可以被表述如下:「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換個說法就是,每一個現象都依賴於別的現象而產生,每一個現象也都依賴於別的現象而消失。這就是說,沒有現象能自己產生,也沒有現象能自己而消失。但是,現象是什麼呢?我在這裡給「現象」下一個定義:從原則上講來,現象就是或可以是意識的一個對象。切需注意的是,所有現象都在時間中存在,雖然有些現象也在空間中存在。因此,像桌子、椅子、樹木、恒星、星系、動物、人等(所謂「外在現象」)可以被分配在時、空座標中;而像思想、情感、夢、精神形象等(所謂「內在現象」)則只能被安排在時間座標中。一個現象的特徵就是在時間中存在,且所有的現象均是受時間限制的存在。我們因此可以確切地說,現象世界就是時間範圍內的存在。佛陀藉著緣起說教導道,所有現象無一例外地都依賴其他現象而產生和毀滅。我將進一步闡明這一點。

  例如,讓我們想一想在院子裡的一棵樹。這棵樹是如何得以存在的?是因為有人播下一粒種子,它與土壤、礦物質、水、陽光等等相互作用,共同促成樹的產生,而非有一棵樹早就等在隱蔽處,然後在某一個時候突然冒出來。如果沒有諸如種子、土壤、陽光、水等諸如此類不同現象間的相互作用,這棵樹不會存在。這也就是說,這棵樹的整個存在是由其他現象間的相互作用構成的。更直截了當地說,這棵樹既非獨自存在(self-existenceown-existence),也沒有自性(self-nature,own-nature)。如果某物不能獨自存在,它又怎麼能有自性呢?為了避免任何誤解,需要強調的是,佛陀並不否認樹的存在和本性;他只是讓我們注意一個事實,即樹的存在和本性都完全來自諸緣(條件)。既然「獨自存在」意味著實體,那麼我們可以說現象不是實體,以此來表達緣起說。現像是非實體的。而這恰恰就是宣稱所有的現象都無法獨自存在、沒有自性(svabhavawunya-dharma)所要表達的意思。萬法皆空(empty)的教誨所告知的,正是這種不能獨自存在和沒有自性。因此,以樹為例,當我們提出一種現象,並進行分析的時候,將發現這現象背後沒有作為最終剩餘物的某種核心。在樹的中心不可能有核心、實體,也沒有最終的物質。而且根據緣起說,這種觀察無一例外地適用於所有的現象,進而也成為每個現象乃至所有現象界的存在的特徵。因此,這一學說也被宣告為普遍真理。


  如果有一個人走到佛陀跟前說道:「緣起說的確是非常有趣的教誨,但人們又是如何以及根據什麼來接受或拒絕這一教義呢?」佛陀會讓那人舉出一個與這個學說相反的例子,如果那人能夠舉出一個反例,那麼,毫無疑問,緣起說就被表明是錯的,在這個意義上,它也就不是一個普遍真理。

  現在的問題是:「原則上,人們能發現一個反例嗎?」我認為不可能發現反例,也就是說,這個學說是潛在地不可被證偽的。現在,許多受到波普爾可證偽學說的啟發的哲學家們會爭辯道:只要緣起說是潛在地不可被證偽的,它就不是一種科學而是形而上學的學說。我這篇文章並不一定要涉及科學與形而上學的爭論,而僅強調緣起說不是一個形而上學的學說。也就是說,緣起說既非肯定亦非否定某些超感知的實體或本體,而是通過對現象世界的考查和分析所得出的主張。緣起說不涉及神通靈異,因為它與上帝、神明、魔鬼、天堂和地獄、神秘的靈魂、世界的目的等等諸如此類的東西毫無關係。在本文中我將舉證說明緣起說禁得起任何質疑的人對它進行考察。在這種考察中,任何涉足在原則上不能經驗到的東西的立場,不管它是宗教的還是形而上學的,都無法立足。

  (1)緣起說是一個分析的真理嗎?我用「分析真理」一詞,與一般公認的含義相一致,意指僅僅依照對組成成份的檢查就可證明的真理。因此「父親是家長」這一陳述是只需要在字典中查出「父親」和「家長」的意思就可證明的分析真理。我們在上面已經看到,緣起說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得到同等的表述。現在讓我們把它表述如下:「所有現象不會自行生起,亦不會自行滅去」。在這裡,「現象」一詞意指任何出現在我們面前、作為意識的對象的東西,很明顯,就「現象」的含意而言,並沒有讓我們一看到就想到它是不會自己生滅的東西。因此,「現象不會自行生起,也不會自行滅去」並非分析真理。進而,它的否定不是自相矛盾;也就是說,「某些現象不會自行生起,也不會自行滅去」這個敘詞並沒有自相矛盾,它不同於「父親不是家長」。

  (2)緣起說是一個綜合真理嗎?我們再度依照公認的理解和用法,把「綜合真理」定義為:非僅透過檢證其組成分子,還要檢證(外在的)世界的這樣一種真理。因此,它的否定不會自相矛盾。人們可能會認為緣起說是一個綜合真理。因為,畢竟我們已在(1)中看到,否定緣起說並不招致自相矛盾,它確實談及有關世界的某種東西。然而,對這種思惟方式有一種嚴肅的反對意見。任何綜合陳述,雖說在某些時候非真,但都能被設想為是真的(而某一時刻是真的,也能被設想為是假的),並且這恰恰就是說,否定一個綜合真理不會自相矛盾。例如這一陳述:「在約翰的浴缸裡有一隻老虎。」雖然它在某一時刻是非真,但是在某一另外的時刻它又可能是真的(原則上可以是真的)。然而,需要強調的是,否定緣起說不像否定綜合真理,它在原則上就不可能是真的。因為否定其為真,人們必須指出一個實際上會生滅或可能會生滅的現象。佛陀堅信原則上永遠不可能會有這樣的一個例子。

  請自問一下:一個現象自行生起或自行滅去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現象神秘地出現和消失。也就是說,它們的出現和消失與任何其他的現象無關。人們能理解這一點嗎?就我而言,我得謙卑地承認我不理解。再者,如果有人贊同現象可以自己生滅,那麼此人不是以理性來瞭解整個世間,而只信奉非理性的事物、神秘的事物,及那些戲法幻術。佛陀不會如此,他勸告我們要理性地領悟這個世間。只有在一種情形下佛陀才會收回它的學說,那就是人們舉出了一個反例。而關鍵在於,原則上對緣起說不可能有反例。因此,很明顯地,緣起說也不是綜合真理。


  (3)緣起說是先天真理嗎?我很清楚,整個先天真理的概念爭議仍多,而且也沒有對這一概念清晰的、普遍公認的看法。不過,就此刻之目的而言,康德意義上的「先天」似乎是最能令人滿意的。因此,我將把「先天真理」定義為不需要借助任何特定的經驗就得以證明的真理。它是普遍的和必然的。在進一步論證之前,要強調的是,這裡的「必然」不能以邏輯上必然的意義上來理解,而是在使經驗可能的必要前提的意義上來理解(許多康德的批評家的過錯恰恰在於,把「必然」放到作為邏輯必然性的先天的背景中來加以理解)。再者,「不借助任何特定經驗」這一短語並不意味著與我們的經驗無關;相反,它意味著,每一種實際的和可能的經驗不是偶然的而是不可避免的要去遵守先天真理。而「普遍」這一術語的意思是指沒有例外。根據對這些術語的意義的澄清,很明顯,緣起說是一種先天真理,因為緣起說對於每一個實際的現象和可能發生的現象都是真的;並且,說它是必然的,是因為對它的否定,雖不會導致自相矛盾,但原則上卻因找不到例證而不能證實(對它的否定意味著否定了任何經驗的可能);而說它是普遍的,是因為在原則上對它不可能有例外。因此,從康德學說的立場上來看,把緣起說當作一種先天真理(恰恰是在上面表達的意義上)是相當合理的。

  (4)根據(3)中所說的,很明顯緣起說當然不是一個後天真理(後天真理的證明要求借助於具體的經驗並且本身不是必然的和普遍的)。

  (5)緣起說是同義反覆(tau-tology,又譯重言式)嗎?從我們的目的來看,我們不需要詳細討論有關同義反覆的概念。我用「同義反覆」一詞係指重複而無其他意義的陳述或慣用語,且對它的否定必將招致自相矛盾。我們已經瞭解緣起說不是分析真理,並且,倘若每種分析真理都應該被還原到一個邏輯規律的話,那麼緣起說也不是同義反覆。

  (6)緣起說是一個歸納概括命題嗎?我們將「歸納概括命題」定義為這樣一個命題,即它的獲得是通過對某一些事例的觀察延展到同一類所有事例的過去、現在及未來。這類命題的一個例子是:所有的烏鴉是黑的。讓我們馬上注意下面這一點:一個歸納概括命題是基於經驗觀察的,因而能設想它是假的(如果你願意,它也是個綜合命題)。總之,一個歸納概括命題是潛在可證偽的,然而緣起說原則上不可被證偽。因為要證偽它,需要指出任何一個實際的現象或可能發生的現象能夠自行生滅,而這一點卻是不可能做到的。人們甚至不知道怎麼去提出這樣的一個反例。因此很顯然,緣起說不是一個歸納概括命題。


  基於上述理由,把緣起說的特徵歸結為先天綜合真理(在康德意義上),似乎是合適的。從上面我們已看出,緣起說是一個先天的真理。說它是先天真理是因為對它的證明毋須借助於任何具體的經驗,並且對於經驗的可能性,它是普遍的(無例外的)和必然的。然而,只要它被宣告為世間的真理,那麼這一學說就可在康德的意義上,被歸於先天綜合真理(非常像命題「每一事件都有一個原因」和「事物不能產生於無」)。但我應該承認,這種思考緣起說的方式並不總是令人滿意的,因為它沒有從根本上說明人們首先如何來把握它、如何來領會它的問題。就我的思考所得出的判斷來說,人們需要揭示某些現象學的事實以回答上面的問題。這正是我現在要處理的任務。


  在一開始我們已經指出,所有的現象存在於時間中。但在時間中存在意味著什麼呢?在時間中存在,意味著會有生滅的變化。也就是說,不產生變化,就不能在時間中存在。總之,不變的實體無法在時間中存在。但我們的時間感又是從何處產生的呢?我們的時間感是基於我們對變化的感知。即對變化的感知是我們的時間感的必要條件。同時很明顯,對變化的感知也是我們的時間感的充分條件。所有這一切都能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如果X在時間中存在,那麼X會發生變化,並且如果X會發生變化,那麼X在時間中存在。或者,同樣地,我們可以說,唯有當X會發生變化時,X就存在於時間中。最為重要的是要注意,如果我們是不能感知變化的那種存在者,則我們就絕對不能有時間感。所要強調的是,這不是類似因為在感知時間的同時也感知變化而得出「時間和感知變化是一致且相同」的結論,而是不可能有類似「感知時間」這種東西,因為時間不是某種被感知的實體,不是被感知的任何事物;相反,感知變化就是感知時間,即時間感。

  人們可能會疑感,所有這些觀察的意義是什麼?其意義在於,緣起說是最深刻的現象學觀察,它不能與經驗事物相混淆。它是對任何可能存在的東西最深刻洞見的清晰表達。我要強調的是,「洞見」一詞不能在先天的意義上被理解,或就此而言,它不能與任何超現象的真理相等同。相反,它只能在純粹的現象學事實的意義上來理解。存在就是變化,它包括任何現象的產生和消失;存在就是充滿活力(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就是說,任何現象達到存在以及消失只是(不多也不少地是)包含了現象多樣性的變化的連繫,這就是緣起說。

  依據這一點,我建議把緣起說歸於現象學的真理,而不是先天真理。因先天真理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並且爭論不休,莫衷一是。把緣起說歸於康德意義上的先天真理,肯定會是一種誤導,因為對於康德,先天是心智對於知識事業的貢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對於佛陀,緣起說的核心不是某種抽象的理智構造,因為這裡毋須談到範疇、心智的貢獻、經驗可能性的條件以及先驗的方法等等。

  我並不是由此說,佛陀不對緣起說進行精妙深刻的分析。我的意思只是說,佛陀得出緣起說並不是借助範疇的、哲學的活動。而緣起說的洞見在原初意義上,純粹是現象學的。這種洞見對於任何精於現象學的人是不難得到的,遑論人們透過教導,而且自己也能夠掌握此一洞見。而這種洞見並非附有神秘的、形而上學、神學或超感性的東西。它完全是現象學的。並且,一旦人們清楚地理解了什麼是存在,什麼是成為一個現象的條件,那麼緣起說就成為一個分析真理,但這並不是在無足輕重的意義上來說的。嚴格地說,緣起說成了一個同義反覆。

  思考一下下列想法,事物存在於時間中。哪種事物存在於時間中?就是存在於時間中的事物。存在於時間中的事物存在於時間中,這意味著一種同義反覆。但是,把緣起說消解為一種同義反覆,則會是一種極端的無知和缺乏智慧。因為重要的不是去發表「對緣起說的陳述是同義反覆」這種顯而易見的高見,而是要問事物存在於時間中是否是真的。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這陳述是否是一種同義反覆就無關緊要。當一個人領會了事物存在於時間中這一真理(即,不可避免會發生變化),他就領會了緣起說的真理。要強調的是,不可能還有別種的事物可以脫離緣起法則,因為事物或現象都會發生變化,而這也就意味著說事物存在於時間中。理解某一事物的生滅與其他事物習習相關,也就能理解沒有一個事物(現象)是不變的實體,也就是說它們都無法獨自存在,沒有自性。所以說「萬法皆空」,因此依據這些考察,把緣起說歸於「現象學的和分析上的真理」就是最令人信服和正確的了

  在結束本文之前,我想對佛陀與休謨那裡的「無我說」做一點突出的考察。我們問這樣的問題,佛陀是怎樣得出無我的教義的?休謨又是如何得出的?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我們就能清楚地理解他們之間根本的差異所在。休謨認為沒有精神實體,沒有一個實質的、持久的自我,這種觀點是基於對現象的探究。因為,眾所周知,休謨曾說當他退回到他最內在的深處來發現自己時,他只看到了一種觀念、一種情感、一種衝動、一種形象等等,但這些都不屬於一個實體的自我。當然,他研究的指導性格言是:「沒有印象,就沒有觀念」。這就是說,一種觀念若不能最終追溯到一種印象,它就沒有資格進入任何知識體系,而只能付諸一炬。休謨在現象學上的發現是與其格言高度一致的,因為他的沒有實體的自我的觀點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他不能把這種觀念追溯到任何印象上。佛陀又是如何得到他的「無我」法則呢?在進一步討論之前,重要的是要注意,佛陀的無我說不是否定自我(一種變化的自我,僅僅由諸「蘊」﹝skandhas﹞組成),而只是否定一種實在的、永恒的自我,即否定實體。


  現在來看「無我說」。無我說是緣起說的直接結果。如果沒有實體,那麼也就沒有實體的自我。換句話說,無我說是緣起說的一種邏輯推論。並且,正如我在上面已論證的,既然緣起說是一種現象學真理,那麼任何有關它的邏輯推論,例如無我說,也必須是一種現象學真理。休謨證實了這一點。但休謨與佛陀達到無我的方式不同,這一點從如下事實來看是很明顯的,即休謨通過使印象彼此獨立來處理,彷彿它們都是實體。當然,休謨自己並沒有覺知他自己是如此處理這個問題。原因何在?因為休謨對於緣起說沒有任何的闡述。但就佛陀而言,印象如同所有別的東西一樣,是完完全全被緣起說所支配的。它們也是空的、非實體的。

  總之,緣起說是基於一種對於原初意义現象學的洞察,即對存在的、作為現象的東西的洞察。並且一旦這種洞察被清晰地表達和分析,對它的陳述就只能是緣起說。因此,緣起說是一種現象學的真理和分析的真理。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