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禅师与青原山的弘法因缘
行思禅师与青原山的弘法因缘
作者: 理 证
中国佛学院教导主任
大连普明禅寺 住持
行思禅师(公元673--740年),是唐代高僧,出生于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严田镇。自幼(11岁)出家,24岁时慕名前往岭南曹溪拜六祖慧能大师为师,跟随修学15年之久,成为慧能大师的首席弟子。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来到青原山,在净居寺大力倡导禅学,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宗风大振,四方前来参禅者众多。
慧能大师临终之前,对行思禅师说,我受衣钵以来,遭受不少灾难(南、北宗争斗),以后还会争夺此衣钵。现在把衣钵留下以镇山门,你去将禅法分化弘扬,不要使之断绝。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就在庐陵青原山讲经传法。青原山真是个好地方,山峦延绵,绿水长流,山不高而秀,林不密而翠,俯瞰万亩平畴和千里赣江。行思禅师在这里讲佛学传禅法,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信徒。他继承了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禅法,并且后来发扬光大。他不主张搞那些烦琐的礼节和仪式,如长久的坐着(禅修),或者整天读经,只要领悟到了佛性即可。他认为,客观世界及其变化,都是“心”的幻觉,由“心”所决定,这就是六祖在《坛经》中所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心就是佛,而佛性则是人皆有之的本性。他教导信徒们发扬自身的佛性,不要心外求佛,而在自性当中觉悟。禅宗“本性是佛”的观点,比传统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学说主张都更为直捷了当,修证自性本觉,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行思禅师继承了六祖慧能大师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之说,并“不立文字”,把佛教从少数人的学问修行引入更多人的道德修行,这对许许多多力图摆脱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力的推进了佛教向大众化的发展。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28年,名震江南,使青原山当时由名不见经传成为天下名山,佛教圣地。许多当时的僧众来到青原山参禅学法,之后弘化一方,使禅宗传播的更加迅速、更加广阔。
慧能大师的两大弟子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当时被称为“二甘露门”。他们打破了门户之见,相互传道说法,行思在青原山弘法曾聚僧众教徒千余人,后来他的弟子希迁到南岳交流佛法,禅宗两派教徒往来于湖南、江西交流禅学。之后,希迁成为禅门巨匠,为开创禅宗青原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希迁经三传有曹洞宗,五传有云门宗,七传有法眼宗。云门宗以韶关云门山为基地,在岭南发展,法眼宗在金陵向江浙发展,传入朝鲜。在江西影响最大的是唐朝末年时期的良价、本寂师徒开创的曹洞宗,在江西的东北地区发展迅速。他们把禅学和儒学揉合在一起,甚至在禅宗中直言忠孝之道,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于是从江西扩展到江北直至海外。到了南宋后期,传入了日本,到20世纪末,在日本曹洞宗的发展就有信徒数万人之多。
总而言之,禅宗最后的发展形成为五宗七家,在五宗七家之中属于行思禅师开创的青原派系就有三家,在传统佛教禅宗文化中独放异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行思禅师与青原山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令人们向往与赞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