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随想
岁月催人,光阴无情,不觉在中国佛学院已经有了七年时间。欣逢学院建校四十周年之际,作为在校的一个学僧,似有千言万语,静虑凝思,心绪纷然。
人生四十是不惑之岁,中国佛学院在风雨之中,度过了极不平凡的四十年。今日的新气象,不知是多少先辈前贤,经历数年的竭诚努力,而取得今天的繁荣昌盛。过客人生,这一些不知名的法师,为了佛学院的成长,曾经辛勤耕耘的人士,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尤其在这四十周年的庄严时刻。回顾一批又一批的佛教优秀人才,就是在一个个勤於教学的环境中,造就了佛教的大批龙象之才。
树影婆娑,夜深人疏,我独自在月影之下徘徊。中国佛学院,地处市区之中,然静谧萧然;置身尘嚣之寺,心境却忘然物外。拂晓在鸟鸣声中揭开夜色的深沉;伴随着晨曦,开始一天的修学生活,升起无限的希望。傍晚在清寂无息的晚风中,结伴经行,院落空隐,寂然中滋养心地,培植出尘之志。朝夕沉浸在案前研读,游然於书山学海之中。恬静淡然,深色宜人的青青校园,宁静脱俗,情感得到升华,青年的豪志,在这一片内心空旷、湛气若兹之勤的广袤宇宙中驰骋。无情的风物,无声息地润泽,彼此之间柔软的心田。互相促进,潜移默化。暗藏生机而又深沉凝重,气份平淡而又蕴藏无限的慈悲情怀。身在此中,感受深刻的是,莘莘学子赶人奋发的时代精神。不仅如此,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合。浓郁的宗教气份,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寺院里,洋溢着时代的清鲜芬芳。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充分地体现在师生共融的情谊之间。
一年复一年,在学院领导正确的关怀之下,通过诸位法师的努力、耕耘,一批批的学僧又在这里健康茁壮的成长起来,这是全院上下齐心协力、辛勤劳作的结果。终於迎来今天的累累硕果,桃李芳香。青年僧才遍布全国各地,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源源不绝地输送人才。虽然如此的努力,依然不能缓解当前佛教对僧青年人材的迫切需要。从中亦可见佛教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喜人景象。中国佛学院虽然不是很大,却满载着当今中国佛教的希望所在。紧紧跟随时代跳跃的脉搏,关系着佛教的未来。因此,中国佛学院需要地方佛学院提供优秀的人材,以及诸山长老的积极支持,共同努力,共襄佛教百年大计,才能保障僧青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人材济济,佛陀的事业才能得以继往开来。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导方针,才能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优秀僧青年,这将是成长法师摇蓝的人才基地。一切都是需要全体佛教徒的理解与配合。
教育需要时间,人材需要雕琢,佛学院是属於中国佛教徒自己的,大家都要来关心她,爱护她。未雨绸缪,中国佛教只有重视教育,走出一条注重开发人才的无尽资源,那么,中国佛教发展的前景光明,如此才有可能迎来佛教的新局面,紧跟时代的文明,开拓进取,荷担如来的千秋伟业。就像法藏大师说:“张大教网,亘生死海,度人天龙,至涅盘岸”(大正藏第45卷.482.b)的恢宏气度。面向时代的挑战,群策群力,扭转目前被动的局面,发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於办好佛教事业,这样大业有援,距离佛教新时代的实现,就为期不远矣!
既为佛子,当作佛事,这才无愧於佛陀,无愧於众生。吾大乘之国度,大乘之国民,必须要发菩提之大心。面对师长,殷切期望,回首顾盼,拳拳之心,我们除了感激,知恩报恩,为佛教尽自己最大的热情与力量,就是时刻准备作一个清净、优秀的佛门弟子。把握现在,掌握未来,准备迎接二十一世纪,无限祝福,化作佛前一办馨香,把每一颗赤子之心,留作无穷的种子,如空中的朵朵白云,竟作无尽的风,传颂佛教对於人类生命清彻平等之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