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学本体(空)观“一切种度综合论”系列之一
内容提要: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整个佛学体系,整个佛学研究史,对于佛学的核心概念空,没有提供出一个合乎逻辑学定义规格的表述。这是佛学最重大的一个理论缺项,严重阻碍了佛学的现代化。本文给出了对空的合乎逻辑学规范的定义:空就是一切种度综合;同时对一切、种、度、综合进行严格缜密的界定;进而对空的属性,作出有别于《华严经》100种、《心经》6种、《肇论》2种、《坛经》5种的6种新表述,为进一步阐述佛学本源(缘起)观和归真(涅槃)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空、一切、种、度、综合。
作者华定谟,《普陀山佛教》编辑,独立著作并公开出版政治经济学第三学派的开创性专著《联有论》,独立著作佛学专著《一切种度综合论 佛门世界观的一种新表述》。
一、提出问题:空是什么?
表述佛学本体的词汇很多,例如:性、般若、第一义、圆觉、妙有、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身佛、自性、真如、空,等等。
空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就相当于对空下一个定义。佛学经论中对空的描述,可说是浩如烟海,但至今尚未看到有关空的现代逻辑学定义规格上的表述。
篇幅最为浩大的单部经《华严经》,对真如作出一百种表述:
1.譬如真如,遍一切处,无有边际;
2.譬如真如,真实为性;
3.譬如真如,恒守本性,无有改变;
4.譬如真如,以一切法无性为性;
5.譬如真如,无相为相;
6.譬如真如,若有得者,终无退转;
7.譬如真如,一切诸佛之所行处;
8.譬如真如,离境界相而为境界;
9.譬如真如,能有安立;
10.譬如真如,性常随顺;
11.譬如真如,无能测量;
12.譬如真如,充满一切;
13.譬如真如,常住无尽;
14.譬如真如,无有对比;
15.譬如真如,体性坚固;
16.譬如真如,不可破坏;
17.譬如真如,照明为体;
18.譬如真如,无所不在;
19.譬如真如,遍一切时;
20.譬如真如,性常清净;
21.譬如真如,于法无碍;
22.譬如真如,为众法眼;
23.譬如真如,性无劳倦;
24.譬如真如,体性甚深;
25.譬如真如,无有一物;
26.譬如真如,性非出现;
27.譬如真如,离众垢翳;
28.譬如真如,性无与等;
29.譬如真如,体性寂静;
30.譬如真如,无有根本;
31.譬如真如,体性无边;
32.譬如真如,体性无著;
33.譬如真如,无有障碍;
34.譬如真如,非世所行;
35.譬如真如,体性无住;
36.譬如真如,性无所作;
37.譬如真如,体性安住;
38.譬如真如,与一切法而共相应;
39.譬如真如,一切法中,性常平等;
40.譬如真如,不离诸法;
41.譬如真如,一切法中,毕竟无尽;
42.譬如真如,与一切法,无有相违;
43.譬如真如,普摄众生;
44.譬如真如,与一切法,同其体性;
45.譬如真如,与一切法,不相舍离;
46.譬如真如,无能映蔽;
47.譬如真如,不可动摇;
48.譬如真如,性无垢浊;
49.譬如真如,无有变易;
50.譬如真如,不可穷尽;
51.譬如真如,性常觉悟;
52.譬如真如,不可失坏;
53.譬如真如,能大照明;
54.譬如真如,不可言说;
55.譬如真如,持诸世间;
56.譬如真如,随世言说;
57.譬如真如,遍一切法;
58.譬如真如,无有分别;
59.譬如真如,遍一切身;
60.譬如真如,体性无生;
61.譬如真如,无所不在;
62.譬如真如,遍在于夜;
63.譬如真如,遍在于昼;
64.譬如真如,遍在半月及以一月;
65.譬如真如,遍在年岁;
66.譬如真如,遍成坏劫;
67.譬如真如,尽未来际;
68.譬如真如,遍住三世;
69.譬如真如,遍一切处;
70.譬如真如,住有无法;
71.譬如真如,体性清净;
72.譬如真如,体性明洁;
73.譬如真如,体性无垢;
74.譬如真如,无我我所;
75.譬如真如,体性平等;
76.譬如真如,超诸数量;
77.譬如真如,平等安住;
78.譬如真如,住遍一切诸众生界;
79.譬如真如,无有分别,普住一切音声智中;
80.譬如真如,永离世间;
81.譬如真如,体性广大;
82.譬如真如,无有间息;
83.譬如真如,体性宽广,遍一切法;
84.譬如真如,遍摄群品;
85.譬如真如,无所取著;
86.譬如真如,体性不动;
87.譬如真如,是佛境界;
88.譬如真如,无能制服;
89.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
90.譬如真如,无有退舍;
91.譬如真如,普摄世间一切言者;
92.譬如真如,于一切法无所希求;
93.譬如真如,住一切地;
94.譬如真如,无有断绝;
95.譬如真如,舍离诸漏;
96.譬如真如,无有少法而能坏乱,令其少分非是觉悟;
97.譬如真如,过去非始,未来非末,现在非异;
98.譬如真如,于三世中,无所分别;
99.譬如真如,成就一切诸佛菩萨;
100.譬如真如,究竟清静,不与一切诸烦恼俱。①
逐条细究,这一百条都是对空的属性的肯定式表述,还够不上作为空的定义。譬如问:房子是什么?回答:1.有角;2.在地上;……99.能遮阳;100.有门。这能算是房子的定义吗?显然不能。
普及率最高的,被称为《般若经》核心的《心经》,对空作出了著名的12字表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对空的若干属性的否定式表述。就像“不软不轻,不飞不溶”不能做石头的定义一样,《心经》的这“六不”也不能算是回答了空是什么。
形成得离今天最近,由中国人自己造成的迄今为止惟一的一部佛经《坛经》,对自性作出了精彩的表述:
1.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2.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3.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4.何其自性,本无动摇;
5.何其自性,能生万法。②
此中的第1条,就是《华严经》“一百譬如真如”的第20、71条;第2条就是《心经》的“不生不灭”;第4条就是《华严经》的第37、47条,第3条和第5条是对空的属性的新表述,但也都只是从具体属性上来肯定式地或否定式地表述空,仍然不能算是为空下的定义。
擅长般若学、被鸠摩罗什大师赞为“东土解空第一”的后秦比丘僧肇,写了一部《肇论》来发挥“性空”学说,内含《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虽然其中的“不真”与“无知”是对空的属性的新表述,但从这两个都只是属性和对此两属性的表述方式上说,与《华严经》、《心经》、《坛经》的表述规格相仿,也不能算对空下了定义。
其他的论著,如《大智度论》、《龙树六论》、《中论》、《成唯识论》、《灵峰宗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几乎看不到对空的新属性的表述。其中论及空的地方,几乎全部只是对《华严经》“一百真如”、《心经》“六不”、《坛经》“五自性”等属性的诠释。
至于许多公案书籍,记述了大师们对空的回答,如“庭前柏树子”、“麻三斤”、“干屎橛”,那就既不是对空的某一种属性的表述,更不是为空下定义,而只是感悟到空的某一种属性后,所作的最具体、最直接,也是最粗浅的表述。除非与他有相同的感悟,或者感悟得比他高深,就根本无法理解这种表述的含义。
看来,回答空是什么,亦即对空下一个定义,确实是一个空前宏大、空前艰难、空前高深的研究课题。
二、回答问题:
空是一切种度综合
我们虽然至今尚未从既有的佛学经论中找到空的现成定义,但可以依据经论提供的众多关于空的属性,进行归纳、演绎、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概括的研究过程,得出空的定义。
本文提供的空的定义是“一切种度综合”,敬请大家不吝指教。
下面分别对一切、种、度、综合作出诠释。
(1)一切,与无限、有限
要认识一切,就必须与无限结合起来,在对比中认识。
无限是较易理解的。譬如自然数,有无限个。无论多么巨大的自然数,在它后面永远还有更大的自然数,绝对不会穷尽。这就是无限。
在这无限个自然数中,去掉一个2,虽然没有了这个2,但剩下的仍然是无限个自然数;去掉所有的8的倍数,剩下来的仍然有无限个自然数;再把所有的奇数去掉,即去掉无限个奇数,剩下来的还是无限个自然数。
无限是这样,一切呢?
在数轴上0右边的全部自然数中,去掉一个,惟一地去掉任何一个,剩下来的就不再是一切自然数。
再譬如分数,有无限个。光在1和2之间就有无限个分数,更何况2和3之间、3和4之间……的各自无限个分数的总和。这全部分数的总和,称为一切分数,当然是指正分数,不讲负分数。如果将10以后的所有分数去掉,虽然还剩下0和10之间无限个分数,但不能称一切分数。即使在全部分数的总和中去掉惟一的一个分数如23581,剩下的就不能称一切分数,但不失为是无限个分数。
一切,就是无一遗留,无一疏漏,无一缺失的状态。一切可能是无限的,也可能是有限的,譬如讲100以内的一切自然数,是100个,虽然是有限的,但是是一切的。无限则肯定是无限的,永远不可能可限。无限可能是一切的,但无限也可能不是一切的。
(2)种,一切种
种就是种类,这是不言自明的。问题是什么内容的种。这里说的种是大种,大到把人所说的世间万物划分为六种的程度,不是那种把蚂蚁分为2670种,把人分为白、黄、黑3种的小种。
人所说的世间万物,在佛学上被分为色、声、香、味、触、法(意)六种,在这六种之外,还有没有可以被称为这种大种的种呢?我们不知道。
当今著名科学家霍金在中国作报告时说:“我们自以为生活在三维空间,加上时间也不过是四维。但世界可能是十维或十一维的”③。顺沿这种逻辑,我们就不妨说:“世间的精神物质除了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外,还可能有四种或五种。”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是无限的,有限的只是人的既有知识和既有认识方法与认识手段的教导,我们可以说世界上存在着大于十一种,可能是无限种的这类大种。
这类大种,不管它们是有限种,还是无限种,一个也不遗漏,一个都不缺失,就是一切种。
(3)度,某一种的一切度
在每一种东西里,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形态。譬如颜色这种东西,表现为青、白、黑等等不同的形态。它们既然是同一种东西,怎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呢?回答是因为度的不同。如果是同种而不同度,便产生、形成了不同的形态,如紫红、火红、粉红、淡红。如果是不同的种不同的度,就产生、形成更为不同的形态,如红色与鼓声,牡丹花香与甜味,温柔与欣喜。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把六大种分别称为色种、声种、香种、味种、触种、法(意)种。
色种的度在当代科学中,称为电磁波的长度,色的差异就在于电磁波的波长长度的差异。
人眼能见的太阳光的波长,在0.39~0.77微米之间。太阳光在三棱镜的折射下,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紫光的波长最短,占在靠近0.39微米的那一部分;红光的波长最长,占在靠近0.77微米的那一部分;其它五种依次各占中间的某一部分。
在0.39~0.77微米波长范围之外的光,人的眼睛不能看到,但是通过仪器和思惟可以认识它们。与人眼不同的其它感应器如猫眼,能看到人眼看不见的光,至于这些光在猫眼里表现为什么颜色,人现在还不知道,(也许在成为猫或成为拥有比猫眼更高能的感应器生物之前,永远也不会知道)。
在太阳光里,比紫光的光波更短的一些光,称为紫外光,紫外光的波长在0.39~0.04微米之间。波长比这更短的称为X光,比X光波长更短的叫做γ光,目前所知γ光中波长最短的为10-14米。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是无限的”的观点,应该存在着比γ光的光波更短的光,这样的光有无限种,它们的光波一种比一种更短,乃至波长为10-∞=∞-1米。
比红光的光波更长的那些光,称为红外光。红外光的光波在0.77~1000微米之间。波长比这更长的依次为:
波 名 波长范围
亚毫米波 0.1~1毫米
毫米波 1~10毫米
厘米波 1~10厘米
分米波 1~10分米
米 波 1~10米
短 波 10~100米
中 波 102~103米
长 波 103~104米
甚长波 104~105米
特长波 105~106米
超长波 106~107米
极长波 107~108米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无限性的原理,应该存在着比极长波更长的光。这样的光有无限种。它们的光波一种比一种更长,乃至为10∞米,简单表示为∞米。
每一个波长,每一个波长范围,称为波长的度,波长从∞-1米到∞米中所有的度,一个不疏漏,一个不缺失地罗集起来,称为色种一切度。在这色种一切度中,人眼只能感受0.39~0.77微米波长的光,可见人眼能见色的种类实在是太渺小了,虽然太渺小了,但还是有无限种。
同样道理,声种的不同形态是由于声波的波长不同,也存在着声种的一切度。一定的声波(度)形成鼓声,另一一定的声波形成钟声。但声波的度不同于光波的度,光波的度表现为单一的电磁波波长,声波的度表现为一个参数组合。
根据科学对声音的初步认识,可以把声音看作是由音品、音量两个因素决定的,音量又取决于声强、频率和波形诸因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每一个单纯的声音表示为一个参数组,如某声为(1.2,8, , ),它表明这个声音的音品是1.2,声强是8,频率是 ,波形是 。当然,目前科学尚未能对声音的既知四因素作出定量分析,但人类正走入所谓数字化时代,对声素(“声音因素”的简称)数字化处理,想必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
同样道理,香种的不同形态是由于香波的波长不同,也存在着香种一切度。一定的香波(度)表现为香,另一一定的香度表现为臭。想必,香波的度表现为一个比声波更为复杂的参数组合。目前科学对香种决定因素的认识几乎是零,本文就不深谈了。
同样道理,味种、触种和意种也是这样。可能,意种的度的数字化表示,是一个今天还无法想象的状态,但它肯定无可例外地存在着一切度。
在这六种之外的人感觉不到的一切种,都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度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也都具有这一切种中每一种的一切度。
(4)综合,与分别
要认识综合,就必须与分别结合起来认识。本文借助数轴上的数字来说明,先从光种开始,然后推及其它。
在一条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一切点,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一个正实数,范围正好是∞-1~∞。波长是一个正实数的光,称为纯粹分别光,因为这每一个波长都不能再分解了。由两个以上正实数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光,称为综合光。这种综合光的种数是
C2一切+C3一切+……+C一切—1一切+C一切一切=M+1。
式中的“一切”是指一切正实数的个数,这个“一切”不可用“无限大∞”来代替。
C一切称为全综合光。
在每一种纯分别光看来,上述M+1种都是综合光,在全综合光看来,除去自己这一种之外的M种综合光和所有的纯分别光,都是分别光。每一种纯分别光的一定波长,每一种综合光的一定波长范围,都是光种的一定度。一切纯分别光的各自的度;全综合光的度;一切介于此两者之间的,在纯分别看来是综合,在全综合看来是分别的度,我们称之为“分别综合”的光的度,此三者统称为光(色)种一切度。
以次类推,声种、香种、味种、触种、意种这五种内部所含的度中,也都包含有纯粹分别度、分别综合度和全综合度。此三种度分别统称为声种一切度、香种一切度、味种一切度、触种一切度、意种一切度。
以上六种之外的一切种的各自内部,也都含有纯粹分别度、分别综合度、全综合度,三者合并,统称为某种一切度。
需要提醒的是,在声种某度的四个参数中,只有每一个参数都是一个确定的正实数时,方才是一个纯粹分别度。在两个纯分别度声中,各自的四个正实数参数,只要有一个数不同,就不是同一个纯分别声,而是另一个纯分别声。这与色种只有一个正实数是不同的。由此可以推及,含有更多更复杂参数的香种、味种、触种、意种的纯粹分别度是怎么一回事。
本文不讲度的数字是0、是负数、是虚数的情况。爱好推理的读者可以清夜静思,定能加深对物质多样性的理解。
以上所讲的综合,还可以用组合、并合、结合、化合、混合等等词汇来代替,因为某一种的全综合度,某几种的全综合度,(一切-1)种的全综合度的综合,甚至是[(一切-1)种的全综合度+最后一种(一切-1)度的分别综合];换句话说就是一切种度中遗漏了惟一一个种的惟一一个纯分别度的综合,都不是本体。在本体(一切种度综合)看来,它们都只是分别综合度,所以,把这些综合视作组合、并合、化合、混合、浑合、结合,都无关紧要。
(5)一切种度综合
这个“综合”在这个特定的定语“一切种度”之后,具有特定的含义。这个特定含义的综合一经实现,一切纯粹的分别的度,一切分别综合的种度,一切某种一切度,三者联合起来实现了一个飞跃。这一个飞跃是其它任何飞跃都不可比拟的最高飞跃:由分别达到本体。
由此回答了空是什么,由此得出了空的定义。空就是一切种度综合。
这个综合是怎样形成的呢?两支部队编合成一支,几万粒米煮成一锅粥,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化合成水分子,在两支部队、几万粒米、一氧二氢具备之后,总还要有另外的一定条件,如整编、加热。这个综合需要什么条件呢?需要的惟一一个条件,就是一切种度具备,此外不需要任何条件。只要一切种度具备,它就自然而然综合了。或者说,具备就是综合,原因就是结果。而一切种度是自然而然永远具备着的,所以这个综合也是永远存在的,永远不变的,所以它被叫做本体,亦称本原。
一切种度综合中只要缺失了一个度,那怕只是缺失了惟一的一个纯粹分别度,就不再是一切种度,就不是那种特定意义上的综合了,成为一部分种度,亦即分别。一部分种度就不再是本体,不再是本原了,成了万物。这件事情属于佛学中的本源观,又称缘起观,将另文探讨。
三、空的六种新属性
所谓新属性,不是新产生的属性,也不一定是新发现的属性,而是新说出来的属性。空的各种属性是一直存在着的,但《华严经• 十回向品》只说出来一百个,《心经》只说出来六个;僧肇只说出两个新的,惠能也只说出两个新的。下面,我们说六个前人没有说出过的空的新属性。
(1)不是没有
类似这个意思的说法,在论藏中多得很,还称那种把“没有”误解为空的论调,称为顽空、恶取空。但空不是没有,难道是有?不是有,又是什么?既不是有,又不是没有,究竟是什么?是超越有与没有的那种境界。这种说法错吗,对吗?都很难说。这种说法演变为一种套话:既不是恶,也不是善,是超越善与恶的一种境界;既不是静,也不是动,是超越静和动的一种境界;既不是对,也不是错,是超越于对和错的一种境界,太油滑了,成了一种文字游戏,谁都可以说,听的人和说的人在佛学上都没得到什么长进。
获知空的定义之后,就容易理解了,有是部分种度,包括纯粹分别度、分别综合度、某种一切度、若干种一切度、无限种一切度等。没有的本身就是一种度,是一种特殊的有,是一维数轴的原点,是二维象限X、Y轴的原点,是三维象限X、Y、Z轴的原点。在正数看来,原点0是没有,负数就更是没有;在负数看来,0是有,正数更是有。超越有与没有的那个境界,正是一切种度综合。
在这里,“不是没有”被赋予了以前论藏中不具备的含义,而且是更贴切的含义。
(2)没有边际
论藏中有许多关于空是“其大无外”的表述,意思是说在空的外部永远是空。这也就是空没有边际的意思,但“其大无外”的含义不够明确,下面还要谈到。
(3)分割不完
论藏中有许多关于空是“其小无内”的表述,意思是说,有一块空,无论多么小,在这块空的内部,没有非空的存在,不存在没有空的内部。这也就是空分割不完的意思,但“其小无内”的含义不够明确。
古人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是数学规律的形象化说法,如果以今天的科学来说,就不对了,分到一定的时候是棰分子,棰已分竭,再往下分就不是对棰的分,分出原子、电子、夸克,那是对物质的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无限可分,无论微观粒子有多少种,永远是物质。
其实空也可以说是无限可分,与物质不同的是,对空无休止地分下去,永远是空,什么也没有改变;而对物质无休止地分下去,虽然也永远是物质,物质的形态却层层翻新,没有一种微观粒子是永远分出自己来的。说到这里还不够明确,但是到这一步就可以明确说:
物质无限可分,分下去永远是物质,但物质的形态是永远变化的。
空分割不完,分下去永远是空,但空的形态是永远不变的。
回过头来看,“其小无内”在科学认识极浅的时代,有用;到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就可能产生歧义,必须重新解释,或者改换新名称。新名称有自己独有的含义,譬如“分割不完”四个字,极普通,但与对物质的分割不完截然不同,与“其小无内”又有精确度的差别,所以对物质不用“分割不完”,而用“无限可分”。
新名词必须与特定的含义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孤立地看这新名词的几个字,就毫无佛学意义,只能自然而然地蜕变为哲学意义、科学意义。因为文字创造的大前提是针对物质(包括精神)世界的,不可能存在针对空的文字,人们只能借用说物质的文字来说空。这就是写和读这篇《论佛学本体(空)观》最困难的事情。“一切种度综合”这六个字,如果不紧密结合其空学的特定含义,自然而然就会被理解为一个物质状态。
同样道理,上文所说的“没有边际”,与《华严经》“一百真如”中的第一个“遍一切处,无有边际”是一个意思,但又有区别。
“遍一切处,无有边际”,是《华严经》的一种表述思路、表述方式,意在一切有物质的地方(处),都有空,因为处是没有边际的,所以空也没有边际。这在古代是合适的。但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大爆炸”学说提出来之后,便认为宇宙是有起时的,宇宙是有边际的。虽然这个边际现在还没测量出来,还在扩大,但总是有的,而且在某一段时间里,这边际还是不大的(这些科学家把“宇宙是无限的”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甩得精光)。那么,空就也有边际。
新名词“没有边际”,不考虑宇宙因素,不考虑物质因素,不管宇宙和物质有没有边际,一切种度综合“自管自”没有边际。
有人也许会说,《华严经》的“遍一切处”中的处,也包括没有宇宙、没有物质的“处”。这就是虽没提出新名词,但对旧名词“处”做了重新解释。
到将来科学更发达,认识到“大爆炸”产生的所谓宇宙,只是我们所处的这一小块天体,在这块天体之外,还有整个宇宙的时候,“遍一切处,无有边际”就可以恢复原来意义了。但新名词“没有边际”依然正确。
(4)没有间隙
几百块方砖铺在大殿里,方砖与方砖之间总有间隙;几百页的一本书,压紧了,纸张和纸张之间总有间隙。即使换一种概念,说砖与砖之间、纸张与纸张之间没有间隙,那么砖分子之间、纸分子之间,原子核与电子之间总有间隙吧!但空中没有间隙,这一块空与那一块空之间,没有间隙。如果有间隙,那么填充这间隙的是什么呢?正是空。
(5)部分等于全体
一大块空和它内部的一小块空,没有区别。空的全体=部分(注意:部分≠分别)。
由于这一属性,本文谢绝建立空子、空元一类概念。空不是空子、空元一类基础单位累积而成的,所构建而成的。
(6)没有时空
时是哲学、科学上的时间,空是哲学、科学上的空间。
空间是物质间的距离状态。这棵树与那棵树,这个星球与那个星球,这粒电子与那粒电子之间,一切物质之间的这种距离的总和,叫做空间。距离的衡量单位是两个物体间的距离状态,譬如古代把国王的中指尖到肘关节的距离定为一尺,又如把衡器馆中尺的这端刻线到那端刻线的距离定为一尺。然而在空中没有任何物质,当然也就不存在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所以空中没有空间。
时间是物体运动的过程状态,如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汽车从城南开到城北。衡量时间的单位也是物体的过程状态,如钟摆的一次摆动过程为一秒,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的过程为一年。但是在空中没有任何物质,当然也就没有物体的运动过程,因此,空中没有时间。
依照“一百真如”和“五自性”的表述方式,我们将空的新属性作如下表述:
1.你看那空,不是没有;
2.你看那空,没有边际;
3.你看那空,分割不完;
4.你看那空,没有间隙;
5.你看那空,部分等于全体;
6.你看那空,没有时空。
四、结束语
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在明白了空是一切种度综合之后,可以进一步研究空的属性,说出空的前人未说出过的属性。譬如说,空的存在与任何物质的存在,在位置上没有距离,在时间上没有差别,等等。同时,根据前人、今人或自己说出的空的属性,研究空是怎么回事,得出比“一切种度综合”更为高明的新定义。
当然,新定义是否正确,还要用佛学经论上的空的属性来检验,否则就不是佛学上的空的定义,而成了另一种什么学上的空的定义了。“一切种度综合”这个定义是否正确,也要通过检验。什么时候检验呢?在您读完《论佛学本源(缘起)观 “一切种度综合论”系列之二》、《论佛学归真(涅槃)观 “一切种度综合论”系列之三》两文之后,就可以开始检验了。
不管怎么说,今天,佛学研究终于得出了关于空的定义。进一步的佛学研究将使关于空的定义更臻完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