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中论思想略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身振 发布时间:2012-04-13 浏览次数:

 

 

作者身振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龙树中观学在佛教中,无论是从印度、西藏、中国讲,都引起过很大的影响。大乘中观宗祖师龙树菩萨,是划时代的圣哲,他在佛教中的光辉,愈久愈朗耀。龙树菩萨的主要思想,可说集中地表现在其所著《中论》一书中。《中论》可用两种理论来概括:一是“八不缘起”,再则是“涅?1实相”。八不缘起相当于对世界森罗万象的阐释,而涅?1实相则是怎样改造和变革世界(也即改变自己)

中观的定义

  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有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1]这是对中观理论最精要的概括。但并没有在此论的开首提出,而是到紧要处,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全书要义。此偈颂历代佛学家都很重视,因颂中有三个“是”字,故称为“三是偈”。天台宗把“空、假、中”看成是实在的谛,所以又称此颂为“三谛偈”,[2]此颂的原意是批判当时部派佛学的偏见。佛学的根本原理是缘起,但部派佛学对缘起的说法不尽相同,故在《中论》观破里面,涉及部派的也多,他们主张“一切有”,乃是以缘起为根据,如讲“六因、四缘”,结果把凡是从因缘生的法,都说成是实有的。“众缘所生法”指的即是缘起,世间的一切万法都是由各种因缘组合而成的,正由于如此,一切万法是无自性,即空。“我说即是空”,这个空是存在于认识中的,是以言说表现出来的,所以说“我说”。龙树菩萨认为,仅仅这样认识空是不够的,还应明白诸法是一种假名,“亦为是假名”。如果只说空,就否定了世界上的一切,那么世上何以有千差万别的事相呢?所以法虽然是空,而还有假名。佛学名词中“施设”、“假名”,意思是一样,都是概念的表示。概念表示不外乎语言、文字。因此,对缘起法,不仅要看到无自性,而且还要看到假设(假有)。这二者是互相联系,因其无自性才是假设,因为假设才是空,用这种方法看待缘起法就是“中道观”——即不着有(实有),也不着空(虚无的空)。这就是龙树对中观所下的定义。实际上,中观思想是直接由缘起空思想发展起来的。

  在《中论·观四谛品》里,对中观思想的发展有明确的解释。“中”是从“空”发展出来的,是对“空”的进一步认识,由此而连带产生“假”,又综合“空”、“假”而成立“中”。但一般人不这样认识,把“空”看成极端而发展到“零”、“否定”。他们认为,若把缘起看成无自性、空,就会破坏佛说的一切,这样否定了佛说的四谛,那么依之修行的人不会得到四果;四果的否定,而作为四果的预流向也没有了,如此则无僧宝。僧宝既无,也就无法宝、无佛宝,这就一切都没有了。龙树菩萨认为这是对空的一种误解。如颂曰:“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及知于空义,是故自生恼。”[3]意思即说,应知空的本身、空的意义。佛学所施设的一切,都是放在空的方面来讲的,要先将不正确的看法去掉(),才能对事情有正确的认识。我认为,中观把空同假名连带起来看,是对空进一步认识的必然。缘起与缘生

在吉藏大师《中论疏》卷四有“缘生与缘起何异”的问题,佛在经中曾经说过缘起与缘生两个不同名词,初阅此句时,也让人含糊。既说两个不同的名字,到底其意义是有差别还是无差别,因此,其他的学者就有不同的解释。有说是从因已起的法,名为缘已生法,是指过现二世的有为说的。与其余为因的法,说名缘起,这缘起法是指三世的有为说的。又有学者说,无明叫做缘起,行叫做缘已生法,识为缘起法,名色为缘已生法,十二支里由此而推到生为缘起,老死叫缘已生法。但此中的老死,唯名缘已生法,不得名为缘起,因为不是每一老死位都可生起诸惑的。无明名为缘起,因为每一无明都决定能发起诸行的。又有学者说,在因果关系中,属于因性的名缘起,而属于果法的是缘生,因他属于过去未来的已生法,此已生法,离缘是不得生的。所以二者是不同。从前面的有说缘起是无为,缘生是有为,二者的内容与定义,虽同是一类,但也稍有不同。佛说明缘起,不仅是说明因与果的相生,主要还是在显示因果相生间的必然性,或者因果的必然秩序。世间森罗的万象,有如此生如此灭,在我们人看来,似乎是莫明其妙,其实是有他井然不紊的理性的,并且可以说遍通于一切。如此,把握了遍通万有的理性,森罗万象就一点不神秘了。那么,这遍通的理性是什么呢?这就是缘起。到这儿,对于缘生与缘起两个名词,可作这样的认知:缘起是因果相生的必然理性的说明,而缘生则是因果相生的具体事相的显现和说明。我们现实所见的一切,乃是因果事相的缘生。那么必然理性的缘起,则是缘生法井然有序的理则,而且是见不到的。印顺法师的《佛法概论》中说:

  “缘起与缘生,是说明理与事的两面:缘生是说明果从因生的具体事相;缘起法是说明缘生事相之间之所以因果相生秩然不乱,是由于缘起必然性的条理”。[4

  也可用一个譬喻来说明,如海水与波浪一样:在平静的海水,等于是不生不灭的缘起无为,而翻腾汹涌的波浪,等于生灭不已的缘生有为。这缘生的有为,是生灭的流转现象;那么流转现象的归于寂灭,就是缘起的无为,应该说无为是在寂灭不动的境界上安立的。修学佛法者,假使能从缘生事相的观察中,体验到缘起的诸法理性,而从缘起的诸法理性中,悟解到诸法的井然有序的理则,那么就可入于诸法的空寂,而得到解脱了(涅槃)。因此,在这个理由上说缘起无为,应该是不会相差的。

本论之立与破

  《中论》每一品的前面都冠以“观”字,这个“观”就是“观察”、“论证”的意思。龙树菩萨的学说有立有破,但最主要的是破,《三论玄义》称为“破邪显正”,建立的不多,而反面批驳(观破)的力量却很大。一部《中论》共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都是用破的方式出现的。龙树菩萨遍破了一切,目的是建立流转还灭。[5]中观不片面讲空,不片面讲假,二者统一不分离才是中,就是比较辩证的看问题的。在当时的许多外道及小乘,他们都从实在的见地上去认识,主张因果与因果异、因中有果与因中无果。在理论上,他们是站不住的。而佛说缘起是空无我的缘起,这才能建立一切。“以有空义做,一切法得成”[6],龙树菩萨说:如有毫厘许不空的自体,在说明上必然有常、断、一、异、有、无等的种种执著;而一切法不空,不但不能破他,也不能自立。一切法必须在空中才能建立起来,才能立论正确,不执一边,不受外人的评破,处处通达无滞,这即是《中论》的立论特色。因缘的和合相生,彼此都有相互的依存性,也就是缘起性。虽然森罗万象的各种形态存在,不妨有他的特性、差别性。这就是中观宗从无自性的非一非异中,建立起假名相对的一异。破他成自,都要在一切法空中完成。因此,性宗主张:离空说法,一切都是过失;而依空说法,一切都是很善巧的。[7]这即是中论的特点。

  佛教中经常说外道、小乘等,在性宗的学者看来,众生只要有自性见的存在,把那个实有的自性见看成万有的本体,这就是未入佛法,就是外道。而佛法内的一些小乘学者(不合佛意的),还有大乘的方广道人,这些都是龙树菩萨所要破斥的。因此,我们不要认为,《中论》是专破外道小乘的,而是要看我们的思想和见地,是否合乎佛意,是否在实有自性见中过生活。

但是,我们研学空理的中观学者,常易发生一种错误,以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而知道了空无所有,都以为一切都是假有,一切都可以贯融。这样学空是容易偏的。譬如这里根本没有一盏灯,当然说无灯;而反过来有一盏灯,若说没灯,岂不是笑话。应是我们观察灯的自性,是没有实在的自体,是空的,不是自有的,是各种因缘组成的,有成住坏空的。虽说灯是空的,但俗谛所知的假名灯,应是有的。《般若经》说:“不动真际,而立诸法”。一切法空,是破真实的自性,而不坏世俗假名。根尘相触而所认识的一切,在一般世间常识中,确实有他的作用,须承认他们的存在。在嘉祥《中论疏》里,其中的“关河旧说”的三论宗,提到《百论》观法为“破想不破法”。在《百论·破空品》里说:“一切法虽自性空,但为邪想分别故缚,为破是颠倒故言破,实无所破。”[8]既然一切法都是自性空,为何还要破呢?这是因为未得般若慧的人,在颠倒分别中,执取种种的“相”,取相分别,连带产生种种烦恼、惑业,而引起痛苦,故要破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破除什么。譬如黄昏无边的云彩,有的像人,有的像一座山,不一而足。而明智者无非告诉他,那些只是一些聚散不定的云雾,不要虚妄认知。显然,智者所破的正是愚人执取的云彩的种种相状,但并非把那些人、山、水、森罗万象等暂有(假有)都不承认。

  龙树菩萨的评破方法,超过单纯的逻辑推理。虽有推理的方法,但是并不片面,也不是单纯的,而是很辩证的思维,这就是中观的思维模式。

注释:

1]龙树菩萨造《中论》卷4,《大正藏》卷301464a

2]吕贗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10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3]龙树菩萨造《中论》卷4,《大正藏》卷301564c

4]印顺法师著《妙云集》中篇之《佛法概论》第184页,正闻出版社。

5]印顺法师著《中观论颂讲记》(《妙云集》上篇之五)31页。

6]龙树菩萨造《中论》卷4,《大正藏》卷301564a

7]印顺法师著《妙云集》上篇之五《中观论颂讲记》第30页,正闻出版社。

8]提婆菩萨造《百论》卷下,《大正藏》卷301569c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