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系列讲座

【中国佛学系列讲座】王尧教授《汉藏佛教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0-12-09 浏览次数:

    中国佛学院中国佛学系列讲座第七讲于12月8日晚在中国佛学院大礼堂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尧教授,做了题为《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精彩讲座。

   王尧教授首先介绍了讲座的殊胜缘起,接着提出了现代全世界研究佛教需要学习的主要语言就是藏文和汉文,突出了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这两门语言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在汉文佛经文献总集(大藏经)和藏文本佛经(甘珠尔和丹珠尔)总集相对完善,为近现代的佛学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方便。王尧教授用三个发问:你想研究佛教吗?你想探索一下人生的意义吗?你想找寻今后的出路吗?那么你就来读汉文和藏文的佛经吧!进入讲座的核心内容。随后王教授从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从我们耳熟能详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入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当时中国多民族的融合状态、汉文化的包容性的文化特征。再接着从元世祖尊奉藏人八思巴“帝师”的关系入手,简述了八思巴在汉地弘扬《彰所知论》、《大乘要道密集》等经典,加强了汉藏两地的佛教文化的交流;再次还讲到了南宋时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宋恭帝赵显被忽必烈灭了国之后,小皇帝和母亲全太后及随从被押离临安北上,到达元大都(今北京)被封为瀛国公、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由于小皇帝受到忽必烈的威胁,后请求出家于是“受赐钞百锭,往吐蕃学法”。遣送他入吐蕃(今西藏),居住于喇嘛庙萨迦大寺(位于今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城内),更名为合尊(lha-btsun)法师,号本波讲师(“本波”是萨迦大寺所在的山的名字)。在萨迦寺学会藏文,并勘对藏汉文佛经,重加修订翻译, 有《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等藏文译著传世,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最后又讲解了管法成由汉文《贤愚经》翻译成藏文的故事、以及近代的观空法师远赴藏地学法多年,后由藏文翻译《解深密经疏》最后两品圆满圆测疏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得出只要有佛经在,就会有优秀的最有学识的出家人在!整个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关联到佛教的内在的精神意趣。只要佛法在,就能克服任何的困难,最后达到宣扬佛学的目的。

   王教授从唐代到南宋,从南宋到元代,从元代到近代,以及近代学人的关于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研究和交流,用深入浅出和深情的语言,从点到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我们的先辈们为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克服一切困难而精进不息的绚丽画卷。

    王尧先生一九二八年生于江苏涟水,原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一九五一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师从著名语言学家于道泉先生,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奥地利维也那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藏学家、民族史学家、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波恩大学《藏文历史文献》刊编委(1981年起)。王尧先生毕生从事古藏文资料收集和研究。著有《宗喀巴评传》、《西藏文史考信集》(大陆版和台湾佛光出版社)等,发表论文数百篇。(文:明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