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中国佛学 > 法源 > 总第二十二期(2004年)

英藏敦煌遗书人物小考

作者:妙智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3月20日

 

 

 

内容提要:敦煌遗书中有大量敦煌当地的历史人物姓名,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姓名的整理和研究,对我们了解敦煌当时佛教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关学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英藏敦煌遗书人名索引》是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是我在整理敦煌遗书中人物姓名的一个尝试。本文是《英藏敦煌遗书人名索引》的一个应用,通过人物姓名,把不同的遗书联系起来,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发现很多线索,从而对这些历史人物和相关的敦煌遗书,有了重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索引 排序 姓名

作者妙智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英藏敦煌遗书人名索引》是我在方广锠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着录的是英藏敦煌遗书中汉文文献部分,总数为13900号。采用Office2000中的Microsoft Excel编写,着录了七大项:序号、姓名、年代、住处、遗书编号、遗书名称、备注,其中“姓名”是主项。我做《英藏敦煌文献人物姓名索引》,是从黄永武主编的《敦煌宝藏》[1]开始入手的,此书收录英藏敦煌文献的部分从斯00001号到斯06980号,没有录文,只有图片。我看的还不是原书,而是从计算机中看原书图片再用数码相机翻拍成的图片,我后来看到原书也不是太清楚,翻拍的图片就更次之。不过,看图片或原书,比直接看录文要好些,虽然开始比较困难,但是可以强迫自己学些东西,疑难字、年代等都要亲自查找,这样也可以锻炼自己。

后来对照《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辑录》[2]的录文,把所做的斯00001号到斯06980号社会文献人物姓名索引部分做了校对和补充;对照《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3]把斯00001号到斯06980号写经题记的姓名索引做了校对和补充。英藏敦煌文献斯06980号以后的部分,主要参考《英藏敦煌文献》[4],虽然此书没有录文,但是图片很清楚,可以仔细辨析。方老师还把自己所做的斯08400-12000号尚未公布的录文,无私地提供给我,使我可以把这部分索引尽快做完。原来想用半年的时间,把敦煌文献中所有的人名编完,但是,后来发现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半年的时间里,只能把英藏敦煌文献整理完,其它只能留待以后再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索引》的电子版,可以按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排序,检索也非常方便。如果形成一种书面的形式,它的一些功能和优势反而失去了,并且不能方便地检索。

下面就依据拙编《英藏敦煌遗书人名索引》,有目的地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利用计算机程序中“排序”、“查找”等方法,对“姓名”、“年代”、“住址”、“出处”“遗书名称”等诸项进行检索,并由此对英藏敦煌遗书中的若干人物进行了考订。通过这些考订,可以解决敦煌学研究中的一些遗留问题,并可发现一些新的研究点,反映了《英藏敦煌遗书人名索引》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一、以“姓名、“住址、“出处(遗书编号)”为序进行排序:

 

采用上述组合方式排序,可以反映某人属于某寺院或住于某处,可依据它的出处,考订虽为同一姓名,是否实为不同人物;并可由此考证若干敦煌遗书的归属与年代,与做出正确定名。如:

 

    (一)、安大娘

 

编号

姓名

年代

住址

出处(遗书编号)

遗书名称

456

安大娘

823年左右

干元寺

00542号背

沙州各寺寺户妻女放毛薄

3630

安大娘

吐蕃统治时期

 

03074

某寺白面破用歴

 


    由斯00542号可知,“安大娘”是干元寺的寺户之妻。从而可以确定,斯03074号的“某寺”,实指“干元寺”。所以,斯03074号可以命名为“干元寺白面破用历”。年代也可以由较为笼统的“吐蕃统治时期”,确定为“823年左右”。

 

    (二)、安和子

 

6628

安和子

 

丝棉部落

05824

经坊供菜关系牒

8752

安和子

 

 

05747号背

名籍

6824

安和子

 

 

05818

请处分写孝经判官安和子状

 

由斯05824号可知,安和子属于吐蕃统治时期的丝棉部落。而斯05818号表示安和子是吐蕃时期“写孝经判官”,由此可以确定,两个遗书中的“安和子”是同一个人。想必斯05747号也是吐蕃时期文献。斯05818号是“请处分写孝经判官安和子状”,状中称,安和子出言粗鲁,要求给予处分。看来那时作为一个写经人不光字要写得漂亮,个人修养还是一个重要标准。

 

(三)、道政

 

 

8019

道政

901年(唐天复元年)

金光明寺

03905

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寺僧

2980

道政

 

 

02711

金光明寺抄经人名,僧人

3919

道政

 

 

03776

佛临般涅盘略说教戒经一卷

5409

道政

 

 

02607号背

某寺交割常住物点检历

   

    按照上述资料,可知道政是敦煌归义军时代僧人,隶属金光明寺。曾经参与金光明寺的抄经及造窟上梁等活动。

03776号背面有他的名字,该遗书或为道政所抄写或所拥有。斯02607号原定名为“某寺交割常住物点检历”,现可据以定名为“金光明寺交割常住物点检历”。依据上述资料,斯03905号等四号遗书均为归义军时期文献,且四号中出现的有关人物均与归义军时期的金光明寺有关。

 

    (四)、德惠

 

2344

德惠

 

灵修寺

02614号背

沙州诸寺僧尼名薄,比丘尼

5776

德惠

辛未年—壬申年

 

06981

某寺诸人领得历,仓寺法律

 

    按照上述资料,可知德惠寺敦煌归义军时代尼僧,隶属灵修寺,

06981号原定名为“某寺诸人领得历”的文献,可定名为“灵修寺诸人领得历”。因德惠活动于辛未年(971—壬申年(972

 

    故斯02614号应为同一时代的僧尼名簿,名簿上所载僧尼,大体均活动于这一时期。

 

    (五)、邓留定

 

4744

邓流定

 

04525

什物账

5503

邓留定

968年(戊辰年)

05571

酒户邓留定状并判凭

5504

邓留定

968年(戊辰年)

05590

酒户邓留定状并判凭

 

邓流定即邓留定,敦煌遗书中,“流”、“留”用于人名时经常混用。应以“留”字为正,盖敦煌居民恐孩子难以长成,盼其“留定”也,如:

1

 

6296

索流定

戊寅年

普光寺门前

06123

渠人转帖

2

 

5497

程流定

丁丑年

 

05465

油入破歴

3

 

9465

索流定

丁丑年

 

08673

都头知作坊使邓守兴状

4

 

8511

米流定

 

 

04657

粮食破用账

5

 

9659

武流定

 

 

10277

丁巳年二月一日董再德少有斛斗出便于人名目

6

 

9509

张流定

 

 

09412

签条

7

 

6407

武留定女师

972年(壬申年)

04884号背

贷褐歴

 

    按照上述资料,邓留定是归义军时期敦煌酒户,其职责是为归义军节度衙门酿酒。

    04525号应为归义军仓司文书,记载仓司破历。故可定名为“归义军仓司破历”。其年代亦为968年前后。破历中出现的人物,均活动在这一时期。

 

    (六)、法喜

 

2011

法喜

大乘寺

02614号背

沙州诸寺僧尼名薄

比丘尼。

4429

法喜

大乘寺

04444号背

僧尼名录

 

   

    大乘寺为敦煌尼寺,法喜为该寺比丘尼。由于斯02614号为晚唐归义军时期僧尼名簿,故知法喜为晚唐归义军时期尼僧。而斯04444号亦为同一时期的僧尼名簿。本条资料可以补正《敦煌学大辞典》中对大乘寺的记叙。

 

 

二、以“住址”、“年代”、“姓名”排序:

 

通过这种组合,可以反映某个寺院不同时期的僧人概貌。以“金光明寺”为例,通过金光明寺僧人在不同时期称谓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佛教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

 

 

1109

宝印

 

金光明寺

01586

论语集解卷第二

8389

大会

 

金光明寺

03457

杂写

8391

道林

 

金光明寺

03457

杂写

1312

道清

 

金光明寺

02104号背

杂写

7635

法清

 

金光明寺

07007号背

杂写

5003

光明

 

金光明寺

04687

诸寺僧众捐赠歴

8334

金粟

 

金光明寺

02712

诸寺交付经书账

5001

马法律

 

金光明寺

04687

诸寺僧众捐赠歴

5716

索僧正

 

金光明寺

06981

某寺斛斗破歴

9242

囗济

 

金光明寺

01520

法门名义集

4913

吴法律

 

金光明寺

04657

粮食破用账

8390

彦思

 

金光明寺

03457

杂写

5002

张法律

 

金光明寺

04687

诸寺僧众捐赠歴

 

我们看金光明寺这些僧人的“法名”,可以知道,这些遗书和人物不是出现在“吐蕃时期”,内地的僧人称谓很多是(释+法名),这在敦煌几乎没有,敦煌僧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称谓传统,则是普通僧人(即非执事僧人)一般只称法名,如:

 

1109

宝印

8389

大会

8391

道林

1312

道清

7635

法清

5003

光明

8334

金粟

 

而执事僧人,则要尊称即(俗姓+职位名称):

 

 

5001

马法律

5716

索僧正

 

可是,在吐蕃占领敦煌以后,汉僧的称谓被改变了,即(俗姓+法名):

 

 

3110

白道兴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8

曹金枢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4

泛金镜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9

泛像海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097

黄金液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6

梁金顶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0

娄惠观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3

索金泽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098

王金檀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5

薛金髻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7

阴光遍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1

阴明悟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096

张惠藏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102

张金洞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095

张金曜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3099

兆利济

788年(吐蕃辰年)

金光明寺

02729

勘牌子歴

 

02729号是吐蕃辰年(788年)的“勘牌子歴”,这时吐蕃已经占领敦煌两年了。吐蕃把敦煌看做是一个佛教的中心,极力加以保护,对这里佛教的发展也极力支持。

   

公元848年,沙州土豪张议潮率众起义,赶走吐蕃军队,收复沙州,重归唐朝,恢复汉制。这以后,僧人的称谓,也随之改变过来,恢复了吐蕃占领敦煌以前传统,普通僧人称法名,执事僧的称谓是(俗姓+职位名称):

 

 

8119

福佑

892年(唐大顺三年)

金光明寺

00985号背

杂写

8021

宝国

901年(唐天复元年)

金光明寺

03905

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

8020

道岸

901年(唐天复元年)

金光明寺

03905

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

8018

道齐

901年(唐天复元年)

金光明寺

03905

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

8019

道政

901年(唐天复元年)

金光明寺

03905

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

8022

灵寂

901年(唐天复元年)

金光明寺

03905

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

8017

马都料

901年(唐天复元年)

金光明寺

03905

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

 

907年,唐朝覆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相继建立,敦煌的僧人的称谓却没有变化,保持着传统,这表明中央政权虽然不断更替,但是汉家传统没有变:

 

 

7475

宝印

920年(后梁贞明六年)

金光明寺

06417

散华乐

7476

戒荣

920年(后梁贞明六年)

金光明寺

06417

社邑文

6660

法真

926年(后唐同光四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僧法真充寺主状

6661

海晏

926年(后唐同光四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僧法真充寺主状

6658

庆寂

926年(后唐同光四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僧法真充寺主状

6659

神威

926年(后唐同光四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僧法真充寺主状

6667

大莲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6664

法真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9089

海晏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6669

庆寂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6663

善力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6662

神威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6665

文进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6666

愿德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6668

愿胜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金光明寺

06417

金光明寺徒众请善力充上座状

237

道明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246

法真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221

金大张法律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223

金弘张法律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244

金受索法律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224

玄镜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6700

贾法师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6695

就法律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6694

李法律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6693

马僧政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6701

庆遂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6698

司判官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6696

索法律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8711

索法律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6699

王法律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6697

张法律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8712

张法律

945年(后晋天福十年)

金光明寺

05718

哀侄比丘庆遂为某故僧政百日于龙兴寺设供疏

4885

僧庆戒

946年(丙午年)

金光明寺

04654号背

金光明寺僧庆戒出便斛斗歴

4344

保员

949年(后汉天福十四年)

金光明寺

04300

归依三宝文

 

 

    从上述资料可知,吐蕃统治时期僧人的名称,与该时期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敦煌僧人的称谓,还有和其它汉地不同之处,在一些僧人名籍中,如果名籍中有两个“张法律”,就分成“大张法律”、“二张法律”;如果还分不清楚,就在按寺院分,在“大张法律”前加上“金”,即“金大张法律”,表示这个僧人是“金光明寺的大张法律”。如上表中:

 

 

221

金大张法律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223

金弘张法律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244

金受索法律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金光明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在其斯00520号遗书中还有“莲李法律”等,如:

 

 

205

莲李法律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莲台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236

莲张法师

943年(后晋天福八年)

莲台寺

00520

报恩寺方等道场榜

 

对普通僧人的称呼,还有一种,即(僧+法名),如:

1

 

4885

僧庆戒

946年(丙午年)

金光明寺

04654号背

金光明寺僧庆戒出便斛斗歴

 

2

 

7660

僧伦龚

506年(南朝梁天监五年)

荆州竹林寺

00081

大半涅盘经卷第十一

7661

僧弘亮

506年(南朝梁天监五年)

荆州竹林寺

00081

大半涅盘经卷第十一

 

这种(僧+法名),“僧”即代表“姓氏”,也不代表姓氏,更突出的是表明了僧人的“身份”,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三、以“出处(遗书编号)”、“住址”、“姓名”的顺序排序

 

    通过这种排序方法,检索出不同遗书中的人物姓名,通过比对人物姓名之异同,来判定不同遗书之间的关系。

研究敦煌僧尼的称谓,在敦煌,比丘尼的称谓和现在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得很女性化:

 

 

4246

悲济花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47

明心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48

心明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49

安教授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50

戒藏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51

德定花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52

智照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53

法安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54

谈颙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55

严净花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56

智胜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4257

净严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8449

菩提藏

丑年

 

04192

敦煌僧团粮食历

 

这是敦煌僧团粮食历,内容比较杂乱。其中尼僧的名字有两个字的,也有三个字的,其实三个字笔丘尼名字,可以分解成:法名+一个女性化的字眼(如花等),上表中的“悲济花”、“德定花”、“菩提藏”、“严净花”都可以这样分解。这使我们联想到《坛经》中讲到的曹侯村儒士刘志略姑母比丘尼“无尽藏”。敦煌遗书斯02614号是“沙州僧尼籍”,其中圣光寺是尼寺,有一些名字也是三个字的:

 

 

4311

修忍花

 

 

04236

 

 

2421

性净遍

 

圣光寺

02614号背

 

2458

严忍花

 

圣光寺

02614号背

 

2439

菩提藏

 

圣光寺

02614号背

 

2424

清净藏

 

圣光寺

02614号背

 

2440

明了相

 

圣光寺

02614号背

 

2438

明了心

 

圣光寺

02614号背

 

2430

功德花

 

圣光寺

02614号背

                     

 

敦煌灵修寺也是尼寺,其中也有很多女性化的名字:

 

 

2309

自在喜

 

灵修寺

02614号背

2285

自在行

 

灵修寺

02614号背

2286

最胜德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00

最胜修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27

性净藏

 

灵修寺

02614号背

 

2292

性净眼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35

性净赞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05

威德花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91

殊胜定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14

如来净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63

菩提果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63

菩提果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78

菩提凝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06

明了花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36

明了惠

 

灵修寺

02614号背

 

2281

坚固林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41

功德花

 

灵修寺

02614号背

 

2317

福德花

 

灵修寺

02614号背

                   

 

大乘寺也是尼寺:

 

 

1994

最胜德

 

大乘寺

02614号背

1992

最胜善

 

大乘寺

02614号背

1991

最胜意

 

大乘寺

02614号背

 

1987

自在德

 

大乘寺

02614号背

 

1986

性净花

 

大乘寺

02614号背

 

1988

性净显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59

无碍定

 

大乘寺

02614号背

 

2100

殊胜果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99

殊胜惠

 

大乘寺

02614号背

 

1978

平等政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96

菩提藏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00

菩提惠

 

大乘寺

02614号背

 

1980

明了空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08

莲花妙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05

莲花意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17

精进藏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13

寂净藏

 

大乘寺

02614号背

 

2007

功德藏

 

大乘寺

02614号背

 

1996

定惠智

 

大乘寺

02614号背

                   

 

我们对比斯02669号,这也是一件僧尼籍,发现两件遗书中大乘寺中一些三个字的比丘尼名字中有很多是相同的:

 

 

2649

空寂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53

莲花德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76

莲花妙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65

莲花心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807

莲花心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85

莲花意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97

莲花愿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36

明了藏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96

明了空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24

妙净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63

平等性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98

菩提藏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63

菩提惠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56

菩提坚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822

菩提愿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86

清净林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51

善意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48

胜惠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42

殊胜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94

无畏心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52

喜乐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89

性静德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45

性静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42

性静香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81

性静行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84

性静义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817

性静因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01

性静缘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55

智灯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86

自在灯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23

最胜德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82

最胜灯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77

最胜惠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88

最胜戒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72

最胜戒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95

最胜净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20

最胜妙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44

最胜善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814

最胜行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22

最胜意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37

最胜智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41

净忍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90

精进藏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820

坚固藏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58

功德惠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805

功德满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45

德净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729

定惠智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26

般若心

865-870

大乘寺

02669

 

2658

宝胜花

865-870

大乘寺

02669

                     

 

这两件大乘寺比丘尼名籍中,三个字名字相同有:最胜德、最胜善、最胜意、性净花、菩提藏、菩提惠、明了空、莲花妙、莲花意、精进藏、定惠智,有11人之多。如此多相同的名字,绝对不是巧合,从而可以确定大乘寺两件名籍时期基本相同,所以,斯02614号遗书的年代可以确定为865~870年前后,即唐代咸通年间。由此还可以推断,凡是与上述人名相关的遗书,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04444号背也是一件僧尼名籍,其中大乘寺僧尼名籍中三个字的名字有:

 

 

4475

功德藏

 

大乘寺

04444号背

 

 

4508

寂净藏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67

戒香庆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36

莲花德

 

大乘寺

04444号背

 

4541

莲花德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43

莲花妙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42

莲花意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97

菩提藏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58

菩提惠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62

性净藏

 

大乘寺

04444号背

 

4522

性净贤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39

永定愿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73

智惠光

 

大乘寺

04444号背

 

4500

自在满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26

最胜护

 

大乘寺

04444号背

 

4478

最胜贤

 

大乘寺

04444号背

                     

 

我们发现这件和斯02614号大乘寺三个字的比丘尼名字相同的有:功德藏、寂净藏、莲花妙、莲花意、菩提藏、菩提惠,共6人。和斯02669号相同的有:功德藏、寂净藏、莲花妙、莲花意、菩提藏、菩提惠,共6人,因此,可以断定斯04444号背的年代也是唐代咸通年间前后。

 

安国寺也是尼寺,名籍中也有一些名字值得注意:

 

 

2152

性净惠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52

殊胜果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56

殊胜戒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55

殊胜智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91

水定音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87

菩提惠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61

明了德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63

明了念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59

莲花灯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01

莲花心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40

智忍花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16

自在灯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69

自在满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46

最胜念

 

安国寺

02614号背

                     

 

不过比丘尼的名字三个字的只占少数,多数还是两个字的:

 

 

2185

威德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35

无染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36

无性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64

喜圆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65

相妙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72

信惠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71

性慈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72

性寂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31

修戒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75

智花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47

智空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23

真原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57

真圆

 

安国寺

02614号背

 

2196

政惠

 

安国寺

02614号背

 

2269

政念

 

安国寺

02614号背

                   

 

在敦煌僧尼名籍中,还有一些比丘的名字是三个字的,这是我们想到了唐代的密宗大师“金刚智”,不过这种三个字的比丘名字,在敦煌僧人名籍中很少,比较比丘尼三个字名字出现的频率,则要少得多,名字也很男性化,入下表中的“师子吼”等:

 

 

1724

坚固藏

 

大云寺

02614号背

 

 

1816

智惠力

 

莲台寺

02614号背

 

1710

神宗惠

 

龙兴寺

02614号背

 

1852

师子吼

 

三界寺

02614号背

                     

 

这可能是受西域、以及天竺的影响,佛陀的弟子里面,就有一位比丘尼叫“莲花色”,敦煌比丘尼当中就有叫莲花戒、莲花妙、莲花意、莲花灯、莲花心的,围绕“莲花”这一佛教的象征、同时又十分具有女性意味的词汇,比丘尼们取了很多名字。敦煌是中西交汇之地,最先沾染此风,再传到内地,最后,连南粤韶州曹侯村的一位比丘尼的名字都受到了影响。

 

 

四、以“出处”、“姓名”、“住址”的顺序排序

 

现在,我们通过这种排序方法,看一看在西魏时期敦煌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通婚、乃至“涉外婚姻”问题。北魏是拓拔氏建立的政权,进入中原以后,为了巩固统治基础,吸收汉人的先进文化,皇室高层开始和汉人大家族通婚,官吏和百姓也纷纷效仿,因此,那时各民族通婚很普遍。斯00613号是敦煌効榖乡“诸户应税记账”,这件遗书中有一些家庭的构成很值得研究。如:

1、侯氏家庭

 

5801

侯老生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户主。

5803

叩延腊腊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妻。

5805

侯阿显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男。

5807

侯显祖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男。

5809

侯显亲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女。

5811

侯胡女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女。

5813

侯恩恩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男。

 

这个家庭的户主是汉人侯老生,娶少数民族女子叩延腊腊为妻,生的三男二女都随父姓。

2、叩延氏家庭

 

5839

叩延天富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户主。

5841

白乙升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天富母亲。

5843

刘吐归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天富妻。

 

这个家庭户主是叩延天富,母亲是白乙升,当年也是作为一个汉家女子嫁给了一位胡人。而天富取得也是一位汉家女子,这是一个两代少数民族男子与汉人女子结亲的例子。

 

3、王氏家庭

 

5845

王皮乱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户主。

5847

那雷处姬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皮乱妻。

5849

王女亲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皮乱女。

5853

王丑婢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皮乱女。

5855

王买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皮乱男。

5857

王子休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皮乱女。

 

这个家庭与侯老生那一家相似,户主王皮乱,娶异族女子那雷处姬为妻,生育三女一男。其中这个家里的二女儿王丑婢嫁给了一位外族男子党王奴子为妻:

 

 

5325

党王奴子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县

00613

丑婢丈夫,斛斯己奴。

 

在这种杂居的的地方,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是相当普遍的。至于叩延腊腊、那雷处姬、党王奴子等究竟属于那个民族还有待研究。下面一个家庭是“涉外婚姻”:

 

4、其天婆罗门家庭

 

5829

其天婆罗门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户主。

5831

白丑女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其天妻。

5833

其天归安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其天男。

5835

其天愿英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其天女。

5837

其天逥安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其天男。

 

户主其天婆罗门是古代印度天竺人无疑,他娶了一位白姓女子为妻,成为西魏敦煌効榖乡的一个居民。不知他因何来到敦煌,落地生根,也不知道来了几代,但是从他在正式的名籍中还保持着婆罗门的称谓,可能来的时间不长。其天婆罗门和白丑女所生子女,二男名为其天归安和其天逥安;一女名为其天愿英。其天婆罗门的妻子白丑女,可能是白丑奴的妹妹,如果这样其天婆罗门和白丑奴一家有亲家关系:

 

5、白氏家庭

 

5859

白丑奴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户主。

5861

乔阿女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母亲。

5863

张丑女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妻。

5865

白显受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男。

5867

白阿庆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男。

5869

白安庆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男。

5871

白未客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女。

5873

白未丑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女。

5875

白晕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女。

5877

白武兴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丑奴弟。

5878

房英英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武兴妻。

5879

白阿晕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武兴女。

5880

白男英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武兴女。

5881

白续男

547年(西魏大统十三年)

効榖乡

00613

武兴女。

 

一位天竺的婆罗门来到敦煌,必然把他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带到所生活的地方。不过到现在为止敦煌发现了基督教的分支景教,还有祆教和摩尼教,但是还没有发现婆罗门教的遗迹和文献。

 

在《敦煌遗书人名索引》中查找“婆罗门”这个词汇,发现一些婆罗门僧人或使臣,参与了唐朝一些译场翻译佛经的活动:

 

 

2544

般若

693年(周长寿二年)

02278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

婆罗门僧。

2545

李无谄

693年(周长寿二年)

02278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

婆罗门臣。

2546

度破具

693年(周长寿二年)

02278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

婆罗门臣。

2548

迦叶乌担

693年(周长寿二年)

02278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

婆罗门臣。

2549

刹利乌台

693年(周长寿二年)

02278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

婆罗门臣。

 

这说明从西魏到唐代,天竺婆罗门在汉地一些地方的活动,多有存在,但是,婆罗门教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北方得到传播,这还是一个问题。可能是他们的宗教活动北佛教所掩盖,汉地的信众也分不清婆罗门教和佛教。

 

最后,举一个例子,说明《英藏敦煌遗书人名索引》快捷的“查找”功能给敦煌学的研究,带来的方便。蔡鸿生在《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38页)中,研究“禄山”这个胡名时,共举出四个例子:

 

现将用“禄山”命名的胡人,开列如后:安禄山(《安禄山事迹》);曹禄山(《吐鲁番出土文书》六,第470页);康禄山(《吐鲁番出土文书》七,第470页);米禄山(开元十九年西州《市券》)。安禄山是“牧羊小丑”,其余三人也均出身社会底层。这说明“禄山”一名,

 

   我们打开《索引》,在“编辑”的查找项里输入内容“禄山”,可以在一万多条目中马上查到这样一条:

 

 

1464

石禄山

 

 

02360

七阶佛名经

卷后题记“清信弟子石禄山敬写”。

 

石姓是昭武九姓之一,禄山有是一个胡名,所以,石禄山是生活在敦煌的九姓胡后裔无疑,这说明“禄山”一名,不但“在安、曹、米诸姓的民间相当流行”,在“石”姓中也很流行。按卷后题记,他应该是一位出资写经的佛教徒,身份和境遇比“牧羊小丑”安禄山等要好一些。

 

另外,蔡鸿生的书中还提到“胡名词尾‘延’字是粟特男子姓名的特点,”我们在《索引》姓名项中,查找“延”字,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人名,如“邓住延”、“王德延”、“宋关延”、“孔住延”、“辛子延”等。

 



[1] 《敦煌宝藏》,黄永武博士主编,新文丰出版公司发行。

[2]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辑录》,唐耕耦、陆宏基编,一至五辑,第一辑1986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二至五即1990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版。

[3]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敦煌研究院编,中华书局,20007月。

[4] 《英藏敦煌文献》,一至十四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