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广记》看佛教的影响
作者:传印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3月20日
内容提要:《太平广记》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为“宋•四名书”之一。此时佛教传来汉地经一千多年,已完全消融、渗透于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思想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本书通过其包罗万象的内容,很自然的反映出道家、儒教和佛教即相核心又饱满无间的主题内涵,体现了“明善恶、识因果”的思想核心。
关键词:李昉 宋·四名书 寒山子 僧伽大师 蕴都师 麦积山
作者传印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
《太平广记》成书于距今一千零二十六年的公元978年之秋,具体地说,便是北宋时李昉[1]等大臣[2]奉皇帝旨意,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三月著手编纂,至次年(978)八月完成,共为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于太平兴国六年(981)雕版刊印。
这时,佛教由印度传来我国汉地已经有一千余年。自汉魏晋迄南北朝,佛教由翻译、研学、格义讲解、修持实践而销融于中华文化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进入隋唐时期,这一已臻圆熟丰满的文化肌体,孕育出天台、贤首、净土、密宗、禅宗等具有中华特色的佛教。由唐末洎五代迄宋初,中国社会历经兵祸连绵、社会动荡,一些义学色彩浓厚的宗派,虽然渐已少人问津,而触事会真的禅风和舍秽取净的莲风却更为盛行。从《太平广记》这部书中,可以看出佛教已经彻底地渗透了中华大地。佛教在当时的人们生活之中已经是血肉相连、块然如一,与道家、儒学相并而被奉为天经地义的至理。
那么,《太平广记》是怎样的一部书呢?
这是一部包罗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殆尽的大型类书。此书由北宋·太宗(赵炅,jiǒng)敕命“翰林院学士中顺大夫户部尚书制诰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赐紫金鱼袋”李昉等十二人大臣学者集体编纂,历时一年半告成。李昉等还编纂有《太平御览》[3]和《文苑英华》[4]。宋真宗(赵恒)景德二年(1005)敕命王钦若、杨亿等大臣学者编纂《册府元龟》[5]。此三书连同《太平广记》合称为“宋·四名书”。
《太平广记》编成后,主编者李昉呈宋太宗(赵炅)“太平广记表”文中有云:
臣先奉敕撰太平广记五百卷者,伏以六籍[6]既分,九流[7]并起,皆得圣人之道,以尽万物之情;足以启迪聪明,鉴照古今。[8]
从他的奏文中可以知道他陈述编纂此书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按题材的性质,分为九十二大类,附一百五十余小类,搜括丰富,包罗万象。书中引用的稗言野史、传奇、笔记小说,由汉代迄宋初,共搜罗四百七十五种。这些资料流传至今,有许多已经佚失、残缺或被后人窜改了的,赖本书引用得以考知其佚文。
赵宋因袭李唐,将中华土生土长的道教奉于佛教之先,所以,本书以老子为“神仙”,作为开篇;并且,“神仙”占了不少的篇幅。自第1卷至第55卷记“神仙”;第56卷至第70卷(十五卷)记“女仙”。神仙中囊括寒山子,引用《仙传拾遗》记曰: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9],隐居天台翠屏山; 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桐
(寒山子)十余年忽不复见。咸通十二年[10],毗陵道士李褐,性褊急,好凌侮人。忽有贫士诣褐乞食,褐不之与,加以叱责;贫士唯唯而去。数日,有白马从白衣者六七人诣褐,褐礼接之。因问褐曰:颇相记乎?褐视其状貌,乃前之贫士也。逡巡欲谢之,惭未发言。(寒山子)忽语褐曰:子(你)修道未知其门,而好凌人侮俗,何道可冀?子颇知有寒山子耶?答曰:知。曰:即吾是矣。吾始谓汝可教,今不可也。
修生之道:除嗜去欲,啬神抱和,所以无累也;内抑其心,外检其身,所以无过也;先人后己,知柔守谦,所以安身也;善推于人,不善归诸身,所以积德也;功不在大,立之无怠,过不在大,去而不贰,所以积功也。然后内行充而外丹至,可以冀道于仿佛耳。
子三毒未剪,以冠簪为饰,可谓虎豹之鞟,而犬豕之质也。(寒山子言毕)出门乘马而去,竟不复见。[11]
近世研究者认为寒山大士应为陕西咸阳人,曾应试不第,遂弃家学道,来隐天台。后来,他曾反回原籍一次,记中说“十余年忽不见”,恐是其返回咸阳期间。又,记中所记的年代,亦颇具史料价值,学者研究认为,寒山大士系晚唐时期人物,而非如沙门志南《三隐集记》所谓“唐贞观初”时人物。由此可见本书所记,纵多离奇,而绝非空穴来风。
本书第71卷至第75卷(五卷)记;道术;第76卷至第80卷(五卷)记“方士”;第81卷至第86卷(六卷)记“异人”。
道术、方士、异人,殆多与道家气分相通,所以殿于“神仙”篇章之后。由此以下,则直接地或间接地与佛教相关。第87卷至第98卷(十二卷)记“异僧”释摩腾、竺法兰、康僧会、支遁等七十一人事。引用史料除《高僧传》、《法苑珠林》,更有《广古今五行记》、《纪闻》、《朝野佥载》、《冥报录》、《拾遗记》、《独异志》、《唐新语》、《谈实录》、《两京记》、《明皇杂录》、《酉阳杂俎》、《开天传信记》、《宣室志》、《原化记》、《桂林风土记》、《西京记》、《逸史》、《甘泽谣》、《野人闲话》、《云溪友议》、《三水小牍》、《北梦琐言》等等不及一一。
异僧即僧传中神僧,多为大权示现。如记“僧伽大师”云:
僧伽大师,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龙朔初(公元661年)来游此土,隶名于楚州龙兴寺。后于泗洲临淮县信义坊乞地施标,将建伽蓝。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一躯,上有普照王佛字,遂建寺焉。
唐·景龙二年(706)中宗皇帝遣使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寻出居荐福寺,常独处一室。而其顶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芬馥。及晓,香还入顶穴中,又以絮塞之。[12](以下文长不录)
第99卷至101卷(三卷)记“释证”记僧惠祥等三十七人事。释证的内容,大多是记述罹患病苦灾难者,虔祷于佛而获得消灾免难的事证。如记“僧惠祥”云:
东晋义熙初,金陵长干寺僧惠祥与法向连堂而居。夜四更中,惠祥遥唤向暂来。向往视祥,祥仰眠,交手胸上,云:可解我手足绳。向曰:并无绳也。惠祥因得转动。云:适有人众缚我手足,鞭棰交下;问何故啮虱?又语祥云:若更不止,当入于两山间磕之。祥自后戒于啮虱焉。(出《三教珠英》)[13]
第102卷至第134卷(三十三卷)记“报应”卢景裕等103人诵持《金刚经》的报应;沙门静生等21人诵持《法华经》的报应;窦傅等48人诵持《观音经》的报应;史世光等75人“崇经像”的报应以及积“阴德”10人事、有关“异类”的报应16人事、关于“冤报”的10人事、关于“杀生”的报应64人事、其他报应74人事等。
记“卢景裕”云:
后魏卢景裕,字仲儒。节闵初,为
“异类”报应一则,记“严泰”云:
陈宣帝时,杨州人严泰,江行逢渔舟。问之,(舟人答)云:有龟五十头。泰用钱五千赎放之。行数十步,渔舟乃覆(印按:覆舟应是放回水中的龟怒所致)。其夕,有乌衣五十人,扣泰门,谓其父母曰:贤郎附钱(你儿子让我们捎带来的钱)五千,可领之。缗(用绳穿着的铜钱)皆濡湿。(泰的父母)怪其无由。及泰归问,乃说赎龟之异。因以其居为寺,里人号曰严法寺。(出《独异志》)[15]
《太平广记》第135卷至145卷(十一卷)记:“征应”帝尧等218人事。应征,即预兆。如记“临洮长人”云:
秦始皇时,长人十二见于临洮,皆夷服。于是(秦始皇便)铸铜为十二枚以写之。盖汉十二帝瑞也。(出《小说》)[16]
按临洮,即今之甘肃省岷县,是古时交通西域的路径。夷服应即西竺地方服装。此则记事,可为当时西竺人氏来华之明证。盖以语言不通,故不能更知其详。至于按照其人的模样铸为十二个铜人,且说这是“汉十二帝之瑞”,则不免牵强附会。也许是十二沙门,惜无由睹其铜人模样。
本书第146卷至160卷(十五卷)记“定数”宝誌等157人事。定数,即夙世所造重业结成的因果报应,一般谓之定业。如记“宝誌”云:
梁简文(肖纲)之生,誌公谓武帝:此子与冤家同生生。其年侯景生于雁门。(后来)乱梁,诛肖氏略尽。(出《朝野佥载》)[17]
本书第161卷至第162卷(二卷)记“感应”张宽等五十四人事。感应为记述至诚修善,龙天护佑等因缘故事。如记“吴兴经堂”云:
宋·元嘉中,吴兴郡内尝失火,烧数百家荡尽。惟有经堂草舍,俨然不烧。时以为神。(出《宣验记》)[18]
第163卷记“谶应”记历阳媪等三十九人事。如记“誌公词”云:
刘禹锡曰:逆胡之将乱中原,梁朝誌公大师已赠词曰:“两角女子绿衣裳,却背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必消亡。”两角女子,安字。绿者,禄也。(太行,即山。邀君王,即野心欲当天子。)一止(之月),正月也。(安禄山造反)果正月败亡。圣矣符誌公之寓言也。(出《刘公嘉话录》)[19]
第164卷至第275卷(百十二卷)记名贤、廉俭、吝啬、气义、知人、精察、俊辩、幼敏、器量、贡举、铨选、职官、权倖、将帅、骁勇、豪侠、博物、文章、才名、儒行、乐、书、画、算术、卜筮、医、相、伎巧、博戏、器玩、酒、食、交友、奢侈、诡诈、谄佞、谬误、治生、褊急、诙谐、嘲诮、嗤鄙、无赖、轻薄、酷暴、妇人、情感、童仆奴婢。
第276卷至第500卷(二百二十五卷)记梦、巫、幻术、妖妄、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夜叉、神魂、妖怪、精怪、灵异、再生(十二卷)、悟前生、塚墓、铭记、雷、风、虹、山、溪、石、水、井、宝、草木(十二卷)、龙(八卷)、虎(八卷)、畜兽(十三卷)、狐(八卷)、蛇(四卷)、禽鸟、水族、昆虫、蛮夷、杂传记、杂录。
以上篇目介绍,至为简略,其各个项目中细目甚多,不及一一。再引述二则,以飨读者。
其一、记“夜叉”条目“蕴都师”云:
经行寺僧行蕴,为其寺都僧(监院)。尝及初秋,将备盂兰会,洒扫堂殿,齐整佛事。见一佛前化生(形像),姿容妖冶,手持莲花,向人似有意。(行蕴)师因戏谓所使家人曰:“世间女人,有似此者,我以为妇。”
其夕归院,夜未分(前半夜时),有款扉者曰:“莲花娘子来。”蕴都师不知悟也,即应曰:“官家法极森严,今寺门已闭,夫人何从至此?”既开门,莲花及一从婢,妖资丽质,妙绝天伦。谓蕴都师曰:“多劫中无量胜因,常得亲奉大圆正智(佛陀),不谓今日,闻师一言,忽生俗想,今已(被)谪为人,当奉执巾钵。朝来之意,岂遽忘耶?”蕴都师曰:“某信(固然是)愚昧,(然而)常护僧戒。素非省相识,
蕴都师悟非人(此人不是一般凡人)。回惶之际,莲花即顾侍婢曰:“露仙(侍婢名也)可备帷幄。”露仙乃陈设寝处,皆极华美。蕴(都师)虽骇异,然心亦喜之。谓莲花曰:“某便誓心矣(即使我有此意),但以僧法(清规)不容久居寺舍,如何(怎么办呢)?”莲花大笑曰:“某(我)天人,岂凡识所及,且终不以累师。”
遂绸缪叙语,词气清婉。俄而灭烛。童子等(寺中沙弥、行者)犹潜听伺之。未食顷(还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忽闻蕴(都师)失声,冤楚颇极。(童子等)遽引燎(点灯烛)照之。至则拒户闼,禁不可发(门关得很严,开不开)。但闻狺牙啮嚼骨之声。如胡人(西竺人)语音而大骂:“贼秃奴!遣尔辞家剃发,因何起妄想之心?假如我真女人,岂嫁与尔作妇耶?”
(童子等)于是驰告寺众,坏垣以窥之,乃二夜叉也。锯牙植发(头发直挺挺的),长比巨人(身高两米?)。哮叫拏获,腾踔而出。
(事)后,僧见佛座壁上,有二画夜叉,正类所睹。唇吻间犹有血痕焉。(出《河东记》)[20]
其二,记“山”条目“麦积山”云: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由人力,疑其鬼功。
隋文帝分葬神尼舍利函于东阁之下、石室之中,有庾信铭记,刊于岩中。
古记云:六国共修。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佛像。功毕,旋旋析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险而上。其上有散花楼、七佛阁、金蹄银角犊儿。由西阁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屋,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头。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凿石而成,广若今之大殿,其雕梁画拱,绣栋云楣,并就石而成;万躯菩萨,列于一堂。自此室之上,更有一龛,谓之天堂;空中倚一独梯,攀缘而上。至此,则万中无一人敢登者。于此下顾,其群山皆如堷楼。王仁裕时独能登之。仍题诗于天堂西壁上曰: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簷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时前唐末辛未年,登此留题。于今三十九年矣。(出《玉堂闲话》)[21]
由此记述,吾人可观当时甘肃天水麦积山状况。至今经千余年风雨,目击现况,回观当时,殊堪引人入胜。
综观《太平广记》所记人间社会伦理道德、自然博物、凡圣幽显、情与无情,林林总总,似乎无量无限。其实,本书所说,不外乎:缘起无我而因果宛然。这也正是佛教的核心思想;因此,说本书与佛教的影响分不开,也绝不为过分。何况,其十之三四的内容,直接与佛教相关。
永明延寿禅师云:一心鉴万法如镜;万法依一心为宗。一心不可思议,是故万法不可思议;虽不可思议,亦皆不外方寸。依一念为因,遂幻有时空诸缘。因缘纵然错综复杂,亦皆因果纤毫不爽。心体本虚,是故因缘诸法无主;唯其无主,所以因果宛然而绝无亡失。正如《华严经》偈云:“世间一切法,唯因果无人;但是依空法,还生于空法。”吾人如是观《太平广记》,庶几可以不为其所记的种种奇异所动了。
[1]李昉:公元925—966年。字明远,原籍深州(河北省深县)饶阳。五代时曾仕后汉、后周两朝。至宋代曾两任中书侍郎平章事。为文浅近易晓,有《文集》五十卷、已佚。曾参与编纂《旧五代史》。
[2]《太平广记》五百卷,由李昉主编,还有吕文仲、吴淑、陈鄂、赵邻几、董淳、张洎、宋白、徐铉、汤悦、李穆、扈蒙,共十二大臣编纂。
[3]《太平御览》: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太宗(赵炅)命李昉等十四人据北齐时所辑《修文殿御览》和唐人所辑《文思博要》及其他类书编撰,历时七年完成,共一千卷。
[4]《文苑英华》:北宋·太宗(赵炅)命李昉、宋白等大臣编纂,共一千卷。辑集南朝梁至唐代之诗文,以上续《文选》。本书所收的大量诗文,为以后的《古诗纪》、《全唐诗》、《全唐文》等重要总集所取材。南宋·彭叔夏考订了书中的舛误重复,著《文苑英华辨证》十卷。
[5]《册府元龟》:北宋·真宗(赵恒)景德二年(1005)命王钦若、杨亿等大臣编纂,共一千卷。内容为历代君臣事迹;按人事、人物,分门别类,大目31部,子目1104门;部有总序,门有小序。历时九年,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完成。
[6]六籍:即六经,谓《诗》、《书》、《礼》、《乐》、《易》、《春秋》。
[7]九流:战国时形成的九个学派。《汉书》一百下《叙传》云:“刘向司籍,九流以别。”九流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又有小说家一派,合为十家。见《汉书艺文志》。
[8]李昉《太平广记表》,见记之卷首。
[9]“大历”是唐代宗(李豫)公元766—778年间所用的年号。
[10]“咸通十二年”,为公元871年,系唐懿宗(李凗)的年号。
[11]寒山子:《太平广记》卷55,中华书局版,第338页。
[12]僧伽大师:《太平广记》卷96,中华书局版,第638页。
[13]僧惠祥:《太平广记》卷99,中华书局版,第658页。
[14]卢景裕:《太平广记》卷102,中华书局版,第684页。
[15]严泰:《太平广记》卷118,中华书局版,第826页。唐·慧详《弘赞法华传》卷十中记此事,其人名作“严恭”。
[16]临洮长人:《太平广记》卷135,中华书局版,第962页。
[17]宝誌:《太平广记》卷146,中华书局版,第1047页。
[18]吴兴经堂:《太平广记》卷161,中华书局版,第1162页。
[19]誌公词:《太平广记》卷163,中华书局版,第1185页。
[20]蕴都师:《太平广记》卷357,中华书局版,第2828页。
[21]麦积山:《太平广记》卷397,中华书局版,第3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