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中国佛学 > 法源 > 总第二十一期(2003年)

善导后身法照的诗和礼赞偈

作者:齐藤隆信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12日

序言

   法照(746838[①]中唐土宗大人所知,后来遵式(9641032)的《西方略[②]和宗11511214)的《邦文》卷三(大正藏 47/193a)中有“后有法照大,即后身也”的记载,因此亦被称后身。又《邦文》卷三《祖五大法师传》、在山慧之后的土教祖中,法照之后被列第三祖[③]。他所著的《土五会念佛诵经观》(《广本》)和《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略本》),收了隋至中唐期的礼偈和自己咏唱的偈,是应实际仪礼而制作的一大

  本文将通法照的著作,探他之所以被称后身(世)的根据,评论法照所作的和礼偈,以及法照対善的礼偈的価和取舍的

 

一、善和法照

   如前所,法照被称“善后身”,而少康在《宋高僧》(50/867c)、《邦文》(49/264b)等中[④]被称“后善”。“善后身”的意思是“善导转世”,“后善”的意思是“善导净土教的承者”,意思然不尽相同,但是两者都含有善导净土教的承者这么一个意思在内。

   法照因何而被称“善后身”的,可从以下四点来加以考察:

1)遗留下来的法照的著作只有广略二《五会法事》,从内容来看,受到善《往生礼》影响的色彩厚。因此,也首先可以,法照是承了善的礼赞仪礼而被称“善后身”[⑤]。但是,果真仅是如此?如果只是从礼赞仪礼方面而言,那么在善和法照之,比如智升(—730—)和慈愍(680748),他存有礼[⑥],那被称“善后身”了。然不是。所以求其他的根据。

2)最为详细的法照传记资料,当数赞宁的《宋高僧》卷21。其中的法照传虽然被收在《感通篇》,没有思想方面的述,只是记录了一些灵感和相的行。但是不可忽的是其中所反映的代意和人间观。法照中有着如下的述(50/844b:

   照入寺至堂中,文殊在西,普。…(中略)…照至二,作礼言:末代凡夫,去圣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修行于何法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

    线部分可以,明地同道《安集》卷上(第三大)中的“去大圣遥,理深解微”以及善观经疏》玄分中的“但以垢障覆深,体无由照”相一致。这种时代意和人间观,与末法思想合,成隋唐以土思想得以成立和展的基,离些,就不会有土教的生。而在这种时机与教的矛盾和葛之中,法照出“修行于何法重要”的问题,也是同善和道点没有什的。

3)其次,如果仔察广略两《五会法事》中的那些行做法,可以看到其中有着承善导实践的“正行”的痕迹。《五会法事》里有念佛(五会念佛)、诵经(《观经》、《阿弥陀》)和歌(各种赞叹的偈)。广本的题名中有“行”,也到“中道”、“作”、“定”,《略本》中更有“佛”,“想阿弥陀佛”、“念佛三昧理事双修行”,明里面有极鼓励作那一土教趋势的禅之行的内容。于礼拜,在请诸佛菩入道的稽文中,有“依各一礼”。此外,在引用彦宗和善的各个文的始,有“至心命礼西方阿弥陀佛”,些都明确明伴随有礼拜。就是,《五会法事》不只是佛菩土的歌和五会念佛,而是有着以中心,自觉实践善所定的正行的向。尽管些是否就是法照的意姑且不,从果来,一系列土教礼被入正行,一事是必需看到的。

4)再其次,不得不提到的是灵了。善在梦定中从圣僧那里得到《观经疏》,法照也从佛圣者那里的灵感启示,可以从他后来的行动规范中到。和法照都毫不怀疑,底信。梦中佛、梦定中得神授的善,把思想和行范放在同佛的感上的法照,他都是在神秘体之中以求思想上的依据。在神秘体中予以全身心的信,将土教体系化,就是他的共同点。

    以上四点应该是法照被称“善后身”的原因。

 

二、法照的和礼

    至今止的法照研究,所取的料,限于广略两《五会法事》,因为现存的法照著作除了些没有其他了。这说当然也当然。但是,《全唐》九百卷中收题为郎中》、《送清江上人》、《送无著禅师归》法照自作的三首(五律)[⑦],之后尚君的《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中也收有法照的《寄俗兄弟》二首(七)。些都是有助于研究法照、研究礼料。(→【A】)

    收于《全唐》中的三首五律,①《寄郎中》是平起句(偏格),除了第三句“五复贵”都是仄声字以外,平仄格式(二四分明)和粘反没有一点问题②《送清江上人》也是平起句(偏格),平仄格式和粘反有近体格。③《送无著禅师归》是仄起句(正格),除了第三句的“山百衲弊”(百衲弊三字皆仄声字)以外,平仄格式和粘反大致完好。另外,《补编》所收的七二首④⑤,都是仄起句(偏格)首句入韵,二四分明,二六正确,粘反也全韵脚庚和清、寒和恒通押)。法照活代,用的划分期来是盛唐到中唐,在李白(701-762)和杜甫(712-770)之后不久。由于李杜准化和威性,的形式始形成近体的格式。可以推,法照的代恰好是受了这种影响。

法照自作的礼偈又如何呢?广略两《五回法师赞》中有自作的礼偈十四。先来看几例。(→【B】)

   法照自作的礼文十四,从的角度来看,有些在平仄格式和韵脚上。与近体的格式即《切韵》的音系不符。特是在韵脚上,上述五首诗没有超出《切韵》系通押的范,而礼文的情况正相反。《切韵》是把南北音一起来并加以折中的管制韵,如果文人从自己鉴赏的角度制作文,当然要依之准(也有例外)。礼了在民佛教礼中同民众唱和而作,在很大程度上有民的字音[⑧]。佛教信徒把日常使用的通用音-字音,用来定礼文的用字,在取得在俗信徒的人心一点来,用通用的歌来加以一,应该是一有效的手法。不是依据《切韵》,而是根据当当地的方言来文,当是撰者法照曾虑过的。

 

                        三、法照偈的取舍

   《广本》卷下有善《往生礼的日中礼,但是被略了。具体来就是日中礼中十二个偈文(四句一偈),没有被引用。作后身的法照,把善本人的礼偈省略了?是被省略了的礼文(→【C】)

   十二偈中,(1)、(2)、(5)、(7)、(8)、(9)、(10)、(11)、(12)九偈都是押的仄声韵,近体的原平声韵,所以法照省略了。第四偈的(3)、(4)和第六偈的(6)三偈,押的是平声韵,且了韵。韵也是古的典型形式,不合近体格式,所以成了略的[⑨]。特需要附指出的是(3),平声韵脚是“中”、“”(韵)和“音”(侵韵)。在法照活的盛唐中唐期,韵尾不能通押,不然就是出韵。

之法照是省略了不合近体格式的。因广略《五会法事》中的其他礼文都没有平声且韵的情况,所以这样的解释应该是妥当的。法照经过李杜以后近体的洗礼,依照近体的格律准而作、作礼偈。因此可以,在编辑《五会法事》的候,法照是依偈加以取舍的。

 

结语

中唐以后的土教礼赞仪越来得以展,白居易(772846)等文人也生了影响[⑩]。法照死后又被神化成了崇拜的[11]。但是法照的一影响所及,最多是到南宋末止。略本《五会法事

若不学,授与人,转误后学,失其宗旨即却招其咎,无利福田(47/475b

明礼赞仪礼中师资相承的重要性。南宋志磐(13)的期,“五会”的意思曾被[12]。法照造的五会的礼赞仪礼日衰落,无人承。法照没后二年,我国慈师圆仁(794-864)参拜五台山,将五台山的念佛到了比睿山。但是,自那以后了数十年,不久就在者之了解上的分歧[13]历时千年的从敦煌石室发现的反状况的料,即经过的各文和冒牌的各的礼料,朝着同法照的期望相反的方向化了。礼文与教义书不同,随着代和地点以及因的不同而不断有所化,因如果不化,作的礼文就不能都以广泛的播。

之,作中唐大的佛教人并且确立了土教礼仪规范的法照,他的礼偈,承了善的行体系,并且如前所述同善在教理上有系,所以称“善后身”毫不色。但是他同善著的相似之是在礼上。善导处土教礼文从“无韵的偈颂”向“有韵的渡的期,而且他本人也曾是一位旗手。到了法照,他的礼文越来越被作为诗而加以价。而且他本人也曾是一位旗手[14]。到了法照,他的礼文越来越被作为诗而加以价。可以想象,这种韵律丰富的礼文,曾在中唐到北宋对净土教发扬光大起了多大的作用。敦煌石室发现的《五会法事》以及加以改的有着七十之多的各文,就有力地明了一点。  (姚寿

 

【资料 A】

《全唐诗》第810巻(中华书局本239135页)

※括号内表示《广韵》(1008年、陈彭年)的韵目。

  ①寄钱郎中

闭門深树里  闲足鸟来过(平声戈韵)・・・・“来”、一作“经”

五马不复贵  一僧谁奈何(平声歌韵)・・・・“五”、一作“驷

药苗家自有  香饭乞時多(平声歌韵)・・・・“药”、一作“稻”

寄语婵娟客  将心向薜萝(平声歌韵)

《全唐诗》第810巻(同239135页)

  ②送清江上人

越人僧体古  清虑洗尘劳(平声豪韵)

一国诗名远  多生律行高(平声豪韵)

見山援葛藟  避世着方袍(平声豪韵)・・・僧伽闍衣为“方袍

早晩云门去  侬应逐尔曹(平声豪韵)

《全唐诗》第810巻(同239135页)

③送无着禅师归新罗

   万里归乡路  随缘不算程(平声清韵)

   寻山百衲弊  过海一杯清(平声清韵)

   夜宿依云色  晨斋就水声(平声清韵)

   何年持贝叶  却到汉家城(平声清韵)

陈尚君编辑《全唐诗补编》中册939页(中华书局、1992年)

  寄劝俗兄弟 二首

  ④同气连枝本自荣(平声庚韵) 些些言语莫伤情(平声清韵)

   一回相见一回老       能得几时为弟兄(平声庚韵)

  ⑤兄弟同居忍便安(平声寒韵) 莫因毫末起争端(平声桓韵)

   眼前生子又兄弟       留与儿孙作样看(平声寒韵)

 

【资料 B】

法照“净土法身赞”85/1264c-1265a,《略本》)。守屋本・大本・孟1376也有。句末括号内表示《广韵》的韵目。

法镜临空照    心通悟色坚(平先)………“坚”、大正蔵误作“竖”。

神通妙刹土    法界总同然(平仙)………“土”、大正蔵误作“丘”。

意殊恒自净    神光遍十方(平阳)

知心无处所    解脱得清凉(平阳)

观像而无像    高声不染声(平清)

了知无所有    恵镜朗然明(平庚)

・・・・・・(中略)・・・・・・

诸佛在心头    汝自不能求(平尤)

慎勿令虚过    急手早勤求(平尤)

宝镜人皆有    愚人不解磨(平戈)

不曽反自照    尘垢更増多(平歌)

宝镜人家有    智人即解磨(平戈)

勤勤返自照    尘垢不来过(平戈)

意珠恒莹彻    自性本圆明(平庚)

悟理知真趣    念佛即无生(平庚)

碎末为金矿    矿中不见金(平侵)

智者用消炼    真金腹内现(去霰)

佛相空无相    真如寂不言(平元)

口谈文字教    此界忘相禅(平仙)

涅槃末铁法    秘密不教传(平仙)

心通常自用    威当度有縁(平仙)

三乗元不识    外道未曽闻(平文)

小相未曽闻    誓愿不流传(平仙)

道逢良贤     把手相传 (平仙)

道逢不良贤    子父不相传(平仙)

 

【资料 C】

 善导《往生礼赞偈》中的日中礼(括号内是《广韵》的韵目)

【第二偈】

  ①地下庄严七宝幢   无量无边无亿数(去遇)

   八方八面百宝成   见彼无生自然悟(去暮)

【第三偈】

  ②地上庄严转无极   金绳界道非工匠(去漾)

   弥陀愿智巧庄严   菩萨人天散华上(去漾)

【第四偈】

  ③一一台上虚空中(平东)庄严宝乐亦无穷(平东)

   八种清风寻光出   随时鼓乐应机音(平侵)

④机音正受稍为难(平寒)行住坐卧摄心观(平桓)

   唯除睡时常忆念   三昧无为即涅槃(平桓)

【第六偈】

  ⑤七重罗网七重宫   绮互回光相映发(入月)

   化天童子皆充满   璎珞辉光超日月(入月)

  ⑥行行宝叶色千般(平寒)华敷等若旋金轮(平谆)

   果变光成众宝盖   尘沙佛刹现无边(平先)

【第八偈】

  ⑦一一金绳界道上   宝乐宝楼千万亿(入职)

   诸天童子散香华   他方菩萨如云集(入缉)

  ⑧无量无边无能计   稽首弥陀恭敬立(入缉)

   风铃树响遍虚空   叹说三尊无有极(入职)

【第九偈】

  ⑨真形光明遍法界(去怪)蒙光触者心不退(去队)

   昼夜六时专想念   终时快乐如三昧(去队)

【第十二偈】

  ⑩观音菩萨大慈悲   已得菩提舍不证(去证)

   一切五道内身中   六时观察三轮椅应(去证)

  ⑪应现身光紫金色(入职)相好威仪转无极(入职)

   恒舒百亿光王手   普摄有縁归本国(入徳)

【第十三偈】

  ⑫势至菩萨难思议   威光普照无边际(去祭)

   有缘众生蒙光触   増长智能超三界(去怪)

 【资料 D】

参考文献

①:<法照・净土教关系>

廣川堯敏〔1982〕:「敦煌出土法照関係資料について」(石田充之博士古稀祈念論文集《淨土教の研究》、永田文昌堂)

河内昭円〔1979〕:「法照に関する二三の問題―詩僧としての法照について―」(森三樹三郎博士頌寿記念《東洋学論集》、朋友書店)

河内昭円〔1980〕:「再び法照について」(大谷大学文藝学會《文藝論叢》15号)

林仁昱〔1998〕:“由唐代净土赞歌看敦煌联章俗曲歌谣套用曲调的原则”(《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刘长东〔1998〕:“法照生卒、籍贯新考”(《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刘长东〔2000〕:《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巴蜀书社)

齊藤隆信〔1999〕:「発願文小考―成立と展開―」(《淨土宗学研究》25号)

齊藤隆信〔2000〕:「礼讃偈の韻律―詩の評価とテクスト校訂―」(《淨土宗学研究》26号)

上山 大峻〔1976〕:「敦煌出土《淨土法身讃》について」(《真宗研究》21号)

圣凯〔1998〕:「二〇世纪法照研究综述」(中国佛学院学报《法源》16期)

施萍婷〔1994〕:「法照与敦煌文学」(《社科纵观》1994年第4期)

藤原凌雪〔1952〕:「後善導としての法照禅師」(《龍谷大学論集》343号)

王昆吾・何剑平《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巴蜀书社、2002年)

望月信亨〔1922〕:「法照禅師の事蹟及教義並に中唐代に於ける禅対念佛論」(《淨土教之研究》、金尾文淵堂)

野上俊静〔1971〕:「中国淨土教の相承について―善導後身と後善導―」(《大谷学報》503号)

张先堂〔1996〕:「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

张先堂〔1998〕:「晩唐至宋初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中国兰州市)

中西和夫〔1972①〕:「音曲念佛の研究(二):比叡山淨土教の引声念佛」(《華頂短期大学研究紀要》16号)、後に《佛教音楽論集》(東方出版、1998年)に収められる。

中西和夫〔1985②〕:「音曲念佛の研究(十一):中唐法照禅師―五會念佛の曲調について―」(《華頂短期大学研究紀要》30号)、後に《佛教音楽論集》(東方出版、1998年)に収められる。

塚本善隆〔1933〕:《唐中期の淨土教―法照の研究―》(東方文化研究所京都)

佐藤哲英〔1952①〕:「法照和尚念佛讃について(上)」(《佛教史学》31号)

佐藤哲英〔1952②〕:「法照和尚念佛讃について(下)」(《佛教史学》32号)

佐々木月樵〔1912〕:「法照の淨土教(その一~その三)」(《支那淨土教史》331357頁、無我山房)

 

②:<参考文献・その他>

都兴宙〔1985〕:“敦煌变文韵部研究”(《敦煌学辑刊》1985年第1期)

将冀骋〔1996〕:“王梵志诗用韵考”(《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集》、书目文献出版社)

金文京〔1992〕:“诗赞系文学试论”(《中国―社會と文化―》7号、東大中国学會)

金文京〔2000〕:「敦煌変文の文体」(《東方学報》72冊、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龙晦〔1986〕:「论敦煌词曲所见之禅宗与净土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3期)。本论文后被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所收录。

罗常培〔1933〕:《唐五代西北方音》(国立中央研究院歴史言语研究所 单刊甲种之一)

罗宗涛〔1969〕:《敦煌变文用韵考》(众人出版社)

小川環樹:〔1977〕:「唐詩の押韻―韻書の拘束力―」(《中国語学研究》、創文社、1977年)

齊藤隆信〔2001〕:「漢語佛典における偈の研究―有韻の偈―」(香川孝雄博士古稀記念論集《佛教学淨土学研究》、永田文昌堂)

周大璞〔1979①〕:「敦煌变文用韵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

周大璞〔1979②〕:“敦煌变文用韵考(续一)”(《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4期)

周大璞〔1979③〕:“敦煌变文用韵考”(续完)(《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5期)

 

 



[]法照的生卒年,今从刘长东《法照生卒、籍贯新考》 (《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 《金沢文库资料全书》第四巻净土篇(一)206页上段(神奈川県立金沢文库、1980年)。

[] “莲社之立,既以远公为祖师。自师归寂,抵今大宋庆元五年己未,凡八百九年矣。中间继此道者,乃有五师。一曰善导师,而曰法照师,三曰少康师,四曰省常师,五曰宗师。是五师者,莫不仰体佛慈,大启度门,异世同辙,皆众良导”(大正藏47/192c)。又,莲社七祖为,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佛祖统纪》卷26《净土立教志》,49/260c,十三祖则再加上莲池、藕益、截流、省庵(《佛祖统纪》卷26《净土教立教志》,49/260c,十三祖则再加上莲池、藕益、截流、省庵、彻悟、印光。

[]其他如《佛祖统纪》(49/264b)、戒珠《往生转》(51/123c他に《佛祖統紀》

[]参照藤原凌雪《作为后善导的法照禅师》(《龙谷大学论丛》343号、1952年)。

[]前者有《集诸经礼忏仪》后者有广略《五会法事赞》和《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85/1236--

[]河内昭円「法照に関する二三の問題―詩僧としての法照について―」(森三樹三郎博士頌寿記念《東洋学論集》、朋友書店、1979年)、以及前注提及的刘长东(1998)已有介绍。

[] 目前对法照使用了何种方言尚不明。据《高僧传》,当时的僧人精力充沛地在各地游行,舍家离俗的僧人很少有在出生地(特别是边境地区)活动而死去的。法照也是这样,他出生在南梁,而广泛活动在庐山、衡山、舞台山、太原、长安等地。文人诗的字音,可以从其籍贯、就任地来加以推定,这一方法在这里就不适用了。法照自身对礼赞文的字音也有所留意,如《广本》(85/1253a)说到“上都南岳念诵音,旨虽有稍殊,而根本体同,不离念佛,皆归净土,同见弥陀,更无别耳。”

[]详细参照齐藤隆信《礼讃偈の韻律―詩の評価とテクスト校訂―」(《淨土宗学研究》26号、2000年)

[] 《佛祖统纪》卷2849/282b--)中有〈往生公卿专、居士付〉,记录了以白居易为首的士大夫文人信仰净土教的情况。

[11] 《广本》卷中(85/235c)法照自己记述,说如有魔事起,则称自己的名字。一称念即至行人所,退却魔鬼,使发菩提心而往生成佛(至心称念法照名字,一声多声,应念即至诸行人所)。因此后世的净土愿生者,经常把法照当作从净土而来的帮助自己的崇拜的对象。敦煌本伯2130、北8345《西方净土赞文》说:“正作道场时,若有难起,魔事起,念法照名……可数念一百法照名,南无法照和尚、“法照非凡僧……,说明法照在后世被神话了。

[12]咸淳5年(126所作志磐的《佛祖统纪》卷2848/285a),记有长安李知遥与大众同行五会念佛,注作“唐大历中,法照师于横州,开五会念佛。今李知遥为五会,应是师法于法照,五会者,当是五日为一会也。”

[13]参照五大院安然(841—915?)《金刚界大法对受记》卷675/179b)。

[14] 至今为止的净土教礼赞文,比如世亲《往生论》、昙鸾《赞阿弥陀佛偈》、迦才《净土论》等都是无韵的,善导的《般舟赞》也是无韵的。但是到了《往生礼赞》、《法事赞》,变为有韵的礼赞文了。以后的净土教礼赞文、智升、慧日等、《念佛镜》的偈颂都变成有韵的了,可见善导正处于分岔口。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