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族与贵霜王朝
作者:传印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3年03月07日
作者传印,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一、月氏族——初分大小月氏
月氏是住在西域的种族名,亦作月支。居住的地方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即今甘肃省西部甘州、肃州和瓜州地区,以游牧为业,其势力先曾压制匈奴,而后则渐为匈奴所败,公元前二世纪时向西推移,驱逐居于伊犁(ili)河流域的乌孙和药杀水(jaxartes)以北的塞族而占有其地。但是,其族的一部分仍然滞留在青海附近,称曰小月氏或湟中月氏(湟中即今西宁附近)。(吕澂谓小月氏留居在于阗)于是,西移的部分被称为大月氏。
二、我国《史记》所记大月氏
其后,匈奴援助乌孙的王子征讨月氏,月氏又继续西移,使妫水(OXus)流域的希腊殖民地大夏(Bactria)向之称臣,而占有了妫水以北(Sogdiana)的地方。
《史记》卷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记述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由大月氏归朝的张骞所述的情形说:“大月氏在大宛西约二三千里,居妫水之北。其国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即康居,行国(逐水草而居——引者注)随畜移徙,俗与匈奴同。”由此可以知道当时大月氏的概况。
三、大月氏统治了大夏五部翕侯[1]
后来,逐渐改变了游牧的生活方式,实行定居,建都于妫水之南的蓝市城(现在阿富汗北部的巴尔赫Balkh)。大夏原有土著诸侯五部:休密翕侯建治于和墨城(Sarik—chaupan今阿富汗东北境之瓦汉:Wakhan。);双靡翕侯建治于双靡城(Syamaka,现在巴基斯坦北部的马斯图季:Mastuj);贵霜翕侯建治于护澡城(现在阿富汗北部的瓦汉:Wakhan之西);肸顿翕侯建治于薄茅城(亦作薄茆城,现在阿富汗喀布尔以北的帕尔万:Parwan);都密(高附)翕侯建治于高附城(Jamgan,现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Kabul)。五部翕侯自此并皆隶属于大月氏。
四、贵霜王朝的建立——初代国王丘就却
经过百有余年以后,贵霜翕侯丘就却(Kujura——kadPhisesi,库茱拉·卡德费瑟斯王)攻灭其他诸部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Kushan),经略安息(Parthia:帕提亚),占有高附(Kabul)之地,又灭濮达、罽宾、使臣服之。由此以后应称贵霜王朝,而中国史书仍沿旧称曰大月氏。
五、贵霜王朝壮大——第二代国王阎膏珍
丘就却年八十余而卒,由其子阎膏珍(Wema—KadphisesⅡ,维玛·卡德费瑟斯王)继位为王,又攻灭了天竺,置将军一人使监领之。月氏由此益臻富强。这是据《后汉书·西域传》第七十八所记。又据《魏志》第三十所引《魏略西戎传》说,大月氏的属国有罽宾、大夏、高附、天竺等。在这里,罽宾是指喀布尔河流域,天竺是指旁遮普(Panjab)地方。
又据《后汉书列传》第三十七说,汉·西域长史班超(32——102)其时虽已平定西域诸国而大月氏不甘臣服,要求汉廷的王子去大月氏居住以为质,班超不予应允。于永元二年(公元90)大月氏遣其副王谢率领军队七万,越过葱岭与班超军开战,大月氏军为汉军所败,遂求和向汉朝纳贡。这大约是阎膏珍在位时的事情。
阎膏珍曾遣使访问罗马的特拉姜(Tarjan)王,开辟交通、取其地之黄金以铸造货币。
六、贵霜王朝的鼎盛——第三代国王迦腻色伽
汉译王名前有“真檀”二字。真檀即真陀,是于阗的别名。原来月氏族的大部分所谓“大月氏”迁走了。有小部分所谓“小月氏”仍留居于阗。迦腻色伽王即属留下的小月氏族。与贵霜朝前二代不是一个系统。
阎膏珍死后,迦腻色伽(Kaniska)王继位。更大振武威建成东达葱岭以东,北至妫水,西抵安息、南由五河地方而及宾陀(Vindhya)山脉的大王国。奠都于布楼沙补罗(Pu-rusapura现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Peshawar)。又传说迦腻色伽王以迦毕试(Kapis,现在阿富汗喀布尔以北
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五和《马鸣菩萨传》说,迦腻色伽王征服中印度时,当时居于华氏城的中印度国王不敌,不得已献出了佛钵、慈心鸡(鸡有慈心不饮虫水,能消灭一切毒害)和马鸣菩萨三种灵瑞国宝以求降媾和。
迦王时代,不但出现了马鸣这样的圣僧,而且众护、世友等大家,皆圣僧也,都是这时期的人物。众护还是迦王的国师。
迦腻色伽王和阿育王并称为护持佛教的名王。他对佛教的重大业绩是建立佛塔和以说一切有部为中心会聚五百圣僧于迦湿弥罗进行第四次结集,编纂《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二百卷。
关于迦腻色伽王所造佛塔,我国北魏时僧惠生在其《使西域记》中记述说:“至乾陀罗城(按,此即布楼沙补罗,今天的白沙瓦),有……国王迦尼迦所造雀离浮图,凡十二重,去地七百尺,基广三百余步,悉用文石为陛。塔内佛事,千变万化,金盘晃朗,宝铎和鸣。西域浮图,最为第一。”(《大正藏》第五十一卷866页)。据今人考证这座大塔的位置便是白沙瓦近郊的“夹吉基德里”遗迹。在这里出土了舍利容器,用佉楼文字(系由古波斯阿拉姆文字演变而成的一种文字、具称“迦罗修底”或“佉卢虱底”,略作佉楼。)镌刻的“迦腻色伽僧院”的铭文。游历过此地的玄奘等人都说“迦腻色伽大塔”之侧,有“迦腻色伽伽蓝”,此由出土文物得到了证实。
我国古代史书没有记载关于迦腻色伽王的事。这大约是由于汉朝自公元二世纪初以来,曾一度中断了同西域的来往,这时,却适值迦腻色伽王在位之时。还有,贵霜王朝自迦腻色伽王开始,将位于北方的首都(大夏地方的蓝市城,今名巴尔赫)迁往南方的布楼沙补罗(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这种地域间隔,也会影响信息的沟通。
迦王在历史上是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在他的时代对佛教艺术的发展,对一般历史、印度史、西域史、与西方交涉史等方面,都起过推动的作用,可惜关于他在位的年代,至今尚无确论。从二十世纪初,西方学者就作过许多考证,经过六十多年,仍是异说纷纭,约有十多种不同说法。近年来,大家比较通用的有两个年代,一说是假定他即位于公元128--129年,一说是即位于公元144年左右。从佛教有关资料看即使128年说,也还迟了一些,但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我们就暂用其说,确定他在位年代是公元128—150年。(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35页)
七、第四代国王呼维色伽
迦腻色伽王的后继者是呼维色伽(huviska)王。若据在摩吐罗(mathura)和山奇(Sanci)发现的石刻文字,在这两位国王之间,还应有一位婆西色伽(Vasiska)王治世。但据史密斯(V.A.Smith)氏考证,婆西色伽是迦腻色伽王远征期间置于北印度的一位副王,且先于迦腻色伽王而死去。
呼维色伽王于迦湿弥罗城西门婆罗诃姆拉(Varahamula)所建的呼色伽补罗(huskapura)伽蓝,或说便是现在的巴拉姆拉(Baramula)东南二英里处的乌沙加尔(Uskar)村位置。另有人认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论载的护瑟迦罗僧伽蓝,音写即为huskara,便是该王之所建者。
八、贵霜国势衰落---第五代国王婆薮提婆(波调)王以后
其次的国王名婆薮提婆(Vasudeva),据史学界认为这便是《魏志》卷三所谓,明帝太和三年(229)向魏廷(曹叡)入贡的波调王。。当此王的晚年时期,波斯的萨珊(Sasan)王朝(226--641)兴起于月氏之西,并且渐次强大起来。又有笈多(Gupta)王朝崛起于印度。北边则受到匈奴的侵扰。贵霜王国于是趋向衰落。
公元三世纪中叶,婆薮提婆王与萨珊王朝夏普尔(Shapur)王交战而完全败北,由是屈于波斯势力。三世纪末,国势局缩于喀布尔地方的贵霜王又受萨珊瓦朗(Varhran)二世的攻击,国家地位实际上等同萨珊王朝的蕃侯了。
在此顺便提一下,从佛塔里发现的婆薮提婆王所铸的货币比已发现的属于呼维色伽王的要多十一倍,从婆薮提婆所铸货币上的文字、人物神像和纹饰等形象看,贵霜王国这时已经明显地呈现出印度化的风格了。
九、寄多罗王时复分大小月氏
贵霜王朝到寄多罗王时,已是公元五世纪,是这个王朝的最后历史时期。这时,寄多罗王将国都西徙至薄罗城(此即原大夏都城Bactria,亦写作薄佉罗,或作蓝市城,即月氏族定居建都处,现在阿富汗北境马扎里沙里夫Mazar—i—Sharif以西23公里处的巴尔赫:Balkh)。使其子居守原地布楼沙补罗(白沙瓦),所谓小月氏是也。其后,寄多罗王大兴干戈,再称霸于覩货逻地方,由大夏至健驮罗地方皆在其统治势力之下,此时约当公元五世纪初。《魏书·西域列传》第九十说:“大月氏国都于卢监氏城(按此是薄罗城的另一别名),都在弗敌沙(按,弗敌沙亦作波多叉弩或钵多铎创那,其城在今法扎巴德(Faizabad)之东,次与大雪山南同名之国有别)之西,去此一万四千五百里。北接厌哒,数为所侵,遂西徙。都于薄罗城。去弗敌沙二千一百里。其王寄多罗勇武,遂兴师越大山,侵南,北天竺,自乾陀罗以北五国,悉役属之。”又说:“小月氏国都于富楼沙城(按,即是布路沙布罗:Purusapura,此云“丈夫宫”,现在巴基斯坦北境白沙瓦:Peshawar市之西北地方),其王本是大月氏王寄多罗之子。寄多罗为匈奴所逐而西徙,令其子守此城,因号小月氏。在波路(按,Bolor,亦作钵露或勃律,有大小勃律,大勃律或称布露,即克什米尔西北之巴基斯坦。小勃律在今巴基斯坦东部Yasin河流域,或作布路州。此指今克什米尔西北部之巴基斯坦:Baltistan)之西南,去此一万六千六百里也。”这些记载,便是传述贵霜王朝末期情形的。
十、贵霜王朝终为厌哒所亡
贵霜王朝延续到公元五世纪以后,为厌哒(白匈奴)所亡,其时约当公元477—500年间。《洛阳伽蓝记》卷五,记北魏正光元年(520)四月,宋云等西行入乾陀罗国时,其国为厌哒所灭已经二世了。由是可知,公元五世纪以后,即为厌哒(Ephtalites)所并吞了。
十一、关于贵霜王朝各王年代迄无定说
关于贵霜王朝的诸王年代及其治世前后,颇多异说。
据史密斯氏推定以及现代日本学者中村元氏推定列举如下。
国 王 名 |
即位和统治年限 |
备 注 |
|
史密斯氏推定 |
中村元氏推定 |
||
丘就却(Kadphises Ⅰ) |
约公元40年顷 |
约公元前5年生,公元70 —80年。 |
|
阎膏珍(Kaniska Ⅱ) |
约公元78年顷 |
约78—128 |
|
迦腻色伽(Kaniska) |
约公元120年顷 |
约128—151 |
或说此王系真檀族(Candana)出身。见马鸣《大庄严经论》卷六。真檀即真陀,是于阗之别名,乃属小月氏族也。(见吕澄书) |
婆西色伽(Casiska) |
|
约152—156 |
前王之子,此王没有铸造货币。 |
呼维色伽(Huviska) |
约公元160年顷 |
约154—188 |
前王之弟 |
迦腻色伽二世 |
|
约169—182 |
前王之子统治摩吐罗 |
婆薮提婆(Vasudeva) |
约公元182年顷 |
约213—240 |
|
十二、大月氏与中国佛教
盖大月氏原先所据大夏之地,是阿育王昔时派遣传教师到过的地方,佛教早已流传于此地,大月氏于此地接触到佛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魏志》卷百十四、《历代三宝记》卷二等皆载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有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王使者伊存口受佛经。如(北魏·鱼豢(huan)撰)《魏略西戎传》记述说:“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临儿国(按,应作临倪园,盖系古时笔抄之误。临倪园即蓝毗尼园,佛生处),浮屠经云其国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母云莫邪。浮屠身服色黄,发青如青丝,乳青毛蛉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肉髻),堕地能行七步。此国(按,应作园)在天竺城中。……昔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按即秦景宪别名)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按,立应作豆,复豆,即佛陀之异写)者其人也。”由是可知,佛教之初传入吾国汉地,实有赖于与大月氏等西域的沟通。
又,《牟子理惑论》、《后汉书》卷四十,《出三藏记集》卷二,《高僧传》卷一等皆记载说,后汉明帝永平年中,遣蔡愔、秦景等使于西域,于大月氏写佛经,赍之而还洛阳。
贵霜王朝第三代迦腻色伽王提倡佛教,支持有部,就更有力地促使佛教对外扩展,所以公元二世纪下半叶,西域一些译师就陆续来到中国,开始了中国佛经的翻译。从当时译出的典籍看,不仅有小乘的,而且有大乘的。例如,我国首先翻译大乘典籍的支娄迦谶就是来自月氏。(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35页)号称敦煌菩萨的竺法护,原来也是月氏籍,本姓支氏,(《高僧传》卷一《竺昙摩罗刹传》)
由此以后,出身于月氏国的法师前来汉土弘法者有:支曜、支疆梁接等。支亮、支谦、竺法护、支法度、支道根、支施崙等诸师,其祖籍亦皆属月氏。其他凡以支为姓者,殆皆与月氏族相关。以此可见,其国弘扬佛教的人才颇多。
参考书目:
望月信亨《佛教大辞典》第一册之901、902页
中村元选集第六卷《古代印度史》下册第五编
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版)
范祥雍校注、东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校注》卷五
镰田茂雄《中国佛教史》第一卷第一章
山田明尔《从印度河到帕米尔》(《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55册)
冯承钧原编、陆峻岭增订《西域地名》(中华书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