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的佛教发展轨迹展望
作者:蔡明田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10日
作者蔡明田,马来西亚古晋佛教居士林林长
前言
当今佛教的发展,由早期的地方性走向区域性,然后迈向国际而形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的历史最为悠久,迄今已有二千六百余年,其次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虽然号称世界三大宗教之最,其教徒之人数却无法和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相比。虽然佛教有浩瀚如大海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可是其文化在今天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佛教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贯彻。且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习俗的污染,佛法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佛教的文明的作用因而变得势微。佛教徒应负起这个责任,重新把佛教的文化内涵树立起来,以文化、教育来净化人们的思想,使佛教文化重新利益人民,实行“人间佛教”的真谛。
一、当今的中国佛教
当今的中国大陆的社会已采取开放政策,各个宗教团体在开明的政策下积极恢复活动,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顺着新潮流挺进,佛教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和机遇更是如虎添翼,可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难题,因为二千年的中国佛教,世俗化和迷信程度已深入民间,影响人们对佛教的了解,因而佛教的文化和教育的内涵已被世俗和迷信所遮蔽,其高深的哲理和其入世、出世的思想被世俗化而埋没,这是当今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要恢复佛教的纯正性和文明性,必须先改变因世俗化而坠入迷信深渊的人们的状态信佛,恢复人们对佛教的信心,对佛教的文化和教育的提升是迫切需要的。
中国大陆现有人口已超过十二亿之众,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佛教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人的思想受佛教影响之巨也是无法衡量的,因而佛教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应该是“水到渠成”,而且目前中国社会普遍的文化和教育程度已提高,高素质的文化条件是佛教发展最有利的因素。
十二亿人口的当今中国社会,如果信仰佛教的人士可争取到百分之十,那佛教徒的人数将是世界各宗教之冠。所以佛教界应该共同协力,推动佛教在中国大陆的发展,通过文化教育的发挥,提高中国佛教徒的素质,佛教明日之光,将会光芒绽放,照耀人间。
佛教和中国人民之缘,二千年来有如江水长流,水乳相融。因缘成熟后,必定发芽、壮大、开花、结果。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其间经历三武一宗之难,佛教、佛法非但不因而消失,反而越来越兴盛,更形成了佛教在神州的普遍性,进而成为中国民间信仰主流,佛教文化因而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也深深地受佛教影响。中国之文字、语言,也因为梵文佛教经典的翻译,而增添了无限的内容和美妙的词韵,二千年来佛教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佛教也因而中国化。
根据佛教史籍记载,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之际,此时佛教在中国称为初传阶段。此后便是中国历史所说的三国时代,当时佛教在中国的流传还未能普遍,但却在朝廷中乃至朝廷命官,士大夫阶层流传,这时间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微不足道。时至两晋时,因为译经事业开始盛行,佛教的文化和哲理的建立,具备了以後佛教在积极层面上广泛流行的条件,和稳定发展的基础。许多翻译了的经典,逐渐陆续的流入民间,因而促使佛教在中国民间流传,此时候的佛教略形成了气候。南北朝时,因为佛经的翻译盛行,也有许多中国人出家修行,研究佛法,这段时期佛教已相当普遍流行於上下层社会。到了隋、唐,则是中国佛教发展进入登峰造极的鼎盛期。宋朝时,佛教虽然无显著发展,但还持续了以往佛教的传承,以后的元、明、清时期,中国佛教渐渐由兴盛期,转向平淡甚至显现出无力的状态。清末佛教在中国基本上说,已退化到近似于民俗信仰的地步,失去了佛教的风貌,当时的佛教显现出了末法迹象。
清朝时代的佛教,因佛教文化之失落,佛教和民间神道信仰混流,神、佛不清,缺乏文化教育的民间信仰替代了佛教,因而影响到佛教纯正和理性的宗教教导,佛教的文明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有识之士因而避而远之,慢慢地影响到群众也远离佛教而去,佛教因而被铬上了迷信的印记,佛教徒不明不白地被轻视,所以没有人肯自认为是佛教徒,中国佛教因而在混沌中走向末落。
时至清末民初,一批有识之士,为了民族自尊及良知,加入佛教改革运动的行列,重新提倡佛教的文化和教育,发挥佛教的文明和理性,重新把佛教的文化内涵树立起来,以文化、教育来净化人们的宗教思想,可是由于中国当时政局动荡不定,人民生活不得稳定,在这一时期,佛教的活动也难有进一步发展。
文革中,佛教面对除旧的厄运,倍受冲击,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不知被破坏了多少,这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十年浩劫过后,中国改革开放,宗教活动又被政府及人民所关注,佛教也在这大环境之下,重回大地,因而重见天日。
近期之中国佛教,一日千里迅速发展,全国寺院恢复,重建工作处处可见,虽然有个别地区把寺院当贸易经营,这也许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怪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老百姓对宗教了解未深,未能体会到宗教是一种义务,是一种奉献,是人类互相关怀的精神信仰支柱 。
今天的中国佛教,寺院已全面开放。在宗教自由的政策下,佛教的信仰也有新的迹象,佛教在中国有蓬勃发展的现象,一片的非凡热闹。走进寺院,看到的是雄伟的建筑群,庄严的佛菩萨,唯妙唯肖的罗汉,威严彪悍的天王。佛教的气息随处可见。许多寺院,都保持著传统的佛教教导、修行、学佛。研究佛法的正信学佛上。但是,还有许多地方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朝山拜佛,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盲目的信仰上。
中国佛教协会近十年来的努力,在全国各地恢复寺院,重办佛学院,培养了一批一批的佛教知识青年,栽培出中国佛教之生力军,可是杯水车薪不足为用,尤其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寺院,等待著有用人才。中国佛教界在今后的日子里,除了培养有高素质的佛法人才外,更迫切须要从事群众的教育工作,提升群众的宗教意识。把纯正的佛教,正确的佛法,广为传播给普通大众,使佛教文化重新利益人民,实行“人间佛教”的真谛。
当今中国大陆的佛教发展是时势所趋,也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化和传统及民族感情,根本没有任何一种障碍可阻挡中国人对佛教的向往。如此信仰佛教的人数,在中国日益增加,慢慢形成了普遍现象。虽然信众的信仰素质较差,这是因为佛教文化在中国之断层而使民众缺乏佛法的教育,和正信宗教气息之熏陶的缘故,所以佛教在现时期的推行,正合时机。我们应掌握因缘上的巧合机会。佛教徒应与时并进,除了自我修行之外,更加要注重佛法的学习,佛教文化的提倡,佛教教育的促进,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发挥能量,这是我们身为佛教徒的责任。
当今中国的居士佛教
佛教的推动,造就了“居士林”的成立,居士林是循著大众团体的组织体制,集合居士们的力量和诚意,有最能发挥社会功能之处。通过居士林的组织,团结佛教居士,教育佛教徒走向正信。突破不正确的传统习惯,恢复原始佛教风貌,真正提倡“人间佛教”的教导,使佛教利益社会,协助国家繁荣和稳定。这是佛陀为普渡众生的本怀,更是佛教住世的目的。
中国人真正需要佛教,需要佛法对精神的滋润。丰衣足食之外,精神更需要充实。不然 , “温饱思淫欲”便是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自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信士们有了自己的信仰,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的目标,然而,一些人居然把宗教作为迷信的信仰,以致许多正信的宗教,无法发挥作用,佛教也是如此。尤其是佛教本身具文化性的,要促进佛教,佛学研究和修行是绝对重要的,佛书的发行,佛刊的出版,也是需要的,如此才能使学佛者真正去了解佛教,要信仰佛教才有其门而入。
目前人们对宗教的需要日益增加,许多是盲目的,不由自主的,这种趋势便让别具用心者乘机而入,以似是而非的理论,借助正统宗教之名,建立本身的威望,以凡身代佛,以本身作神,加以通过人体科学研究之名发展气功。气功的推动往往又依附于佛教,以佛教为背景,并以神秘之注解使人迷惑,利用神秘性的解释,制造迷雾,瞒天过海,招摇撞骗,混水摸鱼。使正宗的宗教团体无法发挥教导的功能,来教育群众。反而非宗教性的组织,假借宗教之名,鼓惑群众,蒙骗群众来达到个人的不可告人的企图。
这是中国目前宗教发展方面的教训。所以真正贯彻宗教自由的政策,使老百姓要真正明了宗教的定义是必要的。前车之鉴,正信和智信的佛教应该发扬,当人们了解了正信的宗教后,邪教便会消声匿迹,这是必然的规律。
人们应该能够了解,佛教的教主是释伽牟尼佛,是历史性的人物,基督教有个耶稣,伊斯兰教的圣人穆罕默德,他们都是历史人物,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来阐释人间和宇宙间的实相,而井非通过秘密和神秘的理论和教导,来误导无知的人们。所以国父孙中山先生说:“宗教的教义,可补法律不足之处”。
中国人民的宗教意识正在变化中,人民心中的宗教信仰与和长久以来中国文化的渊源是无法分离的,如此我想到当今印度和尼泊尔的佛教。所以,以下我将对印度佛教和尼泊尔佛教的理解和经验,作简单的阐述。
印度的佛教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当时的印度是文化发达,社会繁荣的时期。而今天贫穷和动乱的印度,正是佛教断层期。反观现时代的世界各地,佛教正盛行於文化发达,社会稳定,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的西方国家,香港,台湾,日本,韩国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各国也盛行。目前的印度,佛教也是受到朝野各界正视,印度文化教育界,已意识到佛教对印度的重要性,印度有许多宗教家认为,提升印度的人文思想,提倡印度社会新秩序,需要佛教重回印度。
印度是佛教发源之地,佛教的教主释伽牟尼佛的家乡,是在古印度境内的尼泊尔地区之蓝毗尼,所以从古至今,凡提到佛教便说是印度的佛教。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开始盛行于全印度。公元初年,印度佛教以和平的方式,向周边国家传开,佛教因而由地区性变为跨国界性的宗教。
时至公元十三世纪,由于外来军事势力采取绝灭性的军事行动之影响,佛教便和印度绝了缘。因为如此,印度因而失去了先哲所创立的圣教。但佛教对印度社会和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经过了整整二十个世纪,佛教在印度的流传,其文化、教育的促进和艺术、工艺雕刻的发展,影响到当时印度社会的文明乃至人文思想的启发,给印度带来了绚丽、灿烂、多姿多彩,拥有丰富内容的人类文化遗产。
公元十八世纪中叶,锡兰佛教僧人到印度朝圣,眼看佛陀的故乡佛法已消失,因而发愿把佛教带回印度,使佛法也可利益佛陀家乡的父老兄弟姐妹们,以报佛恩。虽然经过许许多多的障碍,皇天不负有心人,佛教终於重回旧地,在恒河两岸的大地上重燃薪火。
佛教要恢复佛陀时期的灿烂的佛法,实在困难,这是因为印度教(即兴都教)在印度民族中有深厚的感情,对印度人的思想已牢牢控制了许多个世纪,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印度人的思维。所以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虽然有重大的突破,由无到有,由有渐兴。但后来又从兴变弱而灭,证实了印度人的民族感情重于真理。
公元一九四七年,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地的统治,成立印度共和国。首任政府总理尼赫鲁说,印度是佛教的祖国,佛教的教义是崇尚和平,向世界宣扬佛陀的和平主张,是我们每位佛弟子的责任。印度共和国的国徽采用古印度阿育王所用之敕柱四面狮子像(俗称为阿育王柱)为图案。此后,印度除了兴都教(印度教)外,佛教也受到尊重。
公元一九五零年,尊称为印度宪法之父的安培克,联合当时印度高等法院院长尼奥基,及弥烂陀大学校长契拿司等当今印度佛教大德,在“哈拉拖特拉邦”的“那格甫尔市”之广场带领一百万贱民集体改信佛教,使佛教的复兴运动进入高潮。二十一世纪佛教的发展,除了中国大陆外,印度是佛教信徒最多之地区。目前印度人口有七到八亿人,据说归依佛教之人士,大约有百分之七到八左右。
尼泊尔的佛教
去年十月间,我受尼泊尔宗教组织之邀请到蓝毗尼参加世界宗教会议,事实上参加会议及研讨会以印度和尼泊尔的学者为多,研讨会主要讨论的内容是着重于探讨印度教和佛教教义之共同点,尤其对佛教之缘起,因缘和因果寻求和印度教对缘起、因缘和因果的共同立论,求解释两教教意及文化的内涵。实际上佛教的“缘起论”是建立在“缘起性空”的“真空妙有”思想上,在宗教方面是以“无神论”立说,也是被称为超宗教的原因。而印度教的“缘起”是以唯神的“创造论” ,是“执有”的思维,两者有绝对对立的思想背景,根本无法寻求统一,不过两者对“因果”之理论在表现上也许略有共同处。
在研讨会上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印度大学有位教授以佛陀为荣,声称佛陀是印度的儿子,而遭到尼泊尔学者的坚决而且愤怒的反对,认为佛陀不是印度的儿子,确实属於尼泊尔的儿子,而且还要印度教授收回所说的佛陀是印度儿子的说法。
印度佛教的振兴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尤其在文化教育界对佛法的研究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印度佛教的复兴,也带动了尼泊尔官方,文化教育界以及尼泊尔对佛教的关注,人们对佛教的记忆已经开始回忆,佛教在尼泊尔的发展将是指日可待。
尼泊尔当今的佛教,可说是一片空白,虽然偶尔可看到佛寺,不过其间已穿插了密教的寺院,零零落落,分散在偏远地区。寺内均是藏族人,尼泊尔本地人对佛教已生疏,他们的概念已把兴都教认为和佛教是一样的宗教信仰。我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今尼泊尔的佛教近况,特地走访当地的书展去找书,佛教书籍非常稀少,甚至大部分的佛书内容已和兴都教的教义混淆。
蓝毗尼地区是释迦族盘桓之地,也是佛陀诞生之地。蓝毗尼园目前满目苍夷,一片荒凉,瓦砾杂草。谁能了解到当时的释迦族建国之地,也是文化工商发达之地。因为释伽族的末落,也造成整个地区的荒芜,有如曲终人散之悲境,此即是佛教上说的“缘终必散”。
十多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根据历史的记载专程赴尼泊尔考察,并发动国际间的力量,通过联合国的影响重新开发蓝毗尼园。并订立蓝毗尼园是世界人类共同的遗产,而向国际社会呼吁开发人类历史古迹。这庞大的复古之程,经过了七年多的努力,仅进行了计划的一部分,因为吴丹的作古,人类宝贵的遗产也不知何时才可回返人间。
为加速该地区的开发,将蓝毗尼园发展成为国际人类文化古迹的佛教村,而吸引世界各国的人民,来瞻仰人类祖先的伟大,并迎接佛教徒的到来,促进该国的旅行事业。现今尼泊尔政府已订下新的开发计划,划出一大片地段,除了恢复佛陀诞生地之蓝毗尼园外,并进行一系列的基本设施建设,供世界各国的佛教组织前来建各自特色的佛教寺院,同时也允许外国人在该地定居修行或从事佛教研究。目前已超过二十个国家的佛教组织已决定前往协助开发佛教圣地的蓝毗尼园,蓝毗尼园将是国际佛教文化的汇集地,也是“国际佛教村”的所在地。
后记
佛教创立于古印度,佛教教主释伽牟尼佛的家乡现在尼泊尔境内,因为尼泊尔属于古印度版图内之一邦,所以历来世界人们都说印度的佛教,一般上来说国际间对佛教的祖国,均以印度为代表,这是历史传承的事实。
中国佛教是由印度经过西域才传入中国,因为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经典的翻译,佛法的流传,配合中国故有之习俗而形成了佛教在中国的礼仪和祭祀仪式乃至修行方式。因为佛教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后,而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中国佛教的礼仪,祭祀,仪式以及修行的方法,皆有异于印度原有的佛教传统。然而佛经虽然经过翻译,可是梵文及巴利文的原典佛经的精神和内涵还是保持其原有文化意识形态。确实而言,中国佛教就是印度佛教的延续,中国佛教不曾脱离过释伽牟尼佛的教法,而且完全承继了印度佛教文化传统。
从佛法上说,佛法就是佛法,是佛陀为九界众生宣讲的道理,佛法是能令众生开悟心识,了知离苦得乐之解脱法。所谓解脱是对著众生的烦恼心而说,佛语说烦恼即菩提,藉著烦恼之因缘才知道修证菩提。
居士佛教是方便而设,是为了鼓励居士们学习佛法,听法师开示,唱经拜佛,参加法会外亦亲自体验修行的效应。并通过学习佛学而理悟佛法,深入佛的无垠法藏,以达到佛陀所说的信、愿、行三部曲。如此学佛才是真信仰,才能真正得到法益。
学佛没有捷径,也没有方程式,只有亲力亲为,自我努力,自我提升,从佛法上著手修行,才是真正归依处。以积极的态度学佛,以正知正见自我修行,老实学佛才是真理。佛子们,努力吧。佛陀说过:佛法无边,有缘得度,所谓佛度有缘人是也。最后我愿以六祖禅师一偈语和大家共勉: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惟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误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收既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既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俱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