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建成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是唐太宗为追荐阵亡的爱国将士而建。《元一统志》载:“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及高宗上元二年东征还,深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卜斯地将建寺为之荐福。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追感二帝先志,起是道场以悯忠为额”。
法源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西砖胡同西侧,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1400多年来,法源寺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俗语有言:“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在历史的更迭之中,法源寺曾几度更名,初名悯忠寺,后名开元寺、顺天寺、大悯忠寺、崇福寺等,法源寺为清雍正皇帝敕额。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整修法源寺,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亲临并赐御书“法海真源”匾额。
今法源寺占地6700㎡,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藏经楼等殿堂,均为清代古建筑。1956年中国佛学院于法源寺成立;1963年作为“亚洲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佛教徒会议”会址;1979年被北京市批准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国,在法源寺举行为期10天的巡展;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源寺不仅是北京一座地理坐标,更是一座文化符号。赵秉文、张翥、龚自珍、谭嗣同、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陈师曾、齐白石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每年四月,晚春之际,寺内丁香盛放,清香四溢,呈现一幅“胜地花开香雪海”的景象。古时京城四大花事: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唯独法源寺的丁香,因有着诗意的承载而声名远播。2002年,为继承和弘扬宣南文化内涵,增强宣南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丁香诗会”恢复举办。现每年四月中旬“丁香诗会”在法源寺如期举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